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着重树立中国的文化品牌

2011年11月01日 13:52   来源:中国经济网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于10月18日闭幕。本次主要议程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向中央委员会报告工作,研究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问题。这是历史上首次将文化建设确定为主要议程。就在六中全会结束后的第二天,由经济日报社和中国传媒大学共同主办的“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专题座谈会上,来自文化企业负责人、学者、媒体人士共聚一堂,进行以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为主题的圆桌座谈。会上,各位企业家从专业领域阐述了各自的观点。

    【建设文化强国 文化产业走出去必须是立体的】

    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齐勇锋教授齐勇锋认为十七届六中全会公告最大的亮点是提出了在2020年建设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他说,要顺应文化融合化发展,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配制资源的作用,进一步突破条块分割的传统体系,拆除行业和区域壁垒,构建统一开放的文化市场体系,促进社会资源和文化要素能够自由流动、优化组合。

    也应该顺应文化产业资本化、证券化发展的要求,进一步推动文化与金融的无缝对接,融合发展。要针对文化产业的特点,创新金融产品,把支持创意、研发和内容创新,支持民族特色文化产业的开发,支持传统文化产业的改造和升级,支持跨文化行业的战略重组作为重点,推动一批有竞争力的文化企业进入资本市场投融资平台。

    更应该顺应文化产业法制化发展的要求,加快文化立法。以及更大规模、更大范围地利用国内国际两种资源来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在时机成熟时,进一步开放文化市场。要保证文化安全,最重要的是提高自己的竞争力。  [详细]     

    西京集团董事长、英国普罗派乐电视台的董事长叶茂西则表示,目前中国的文化企业正在以惊人的速度增长,其巨大的投资魅力还是靠宏观环境和政策的扶持,来源于政策的战略发展方向。对企业来讲,政策就是路。有了路,接下来就得看谁去走。2010年国家重点出口的文化企业,大部分都是国有企业,还有大部分是图书出版企业。分析以前的文化产业,在海外发展之路走得并不是怎么顺畅。

    文化产业走出去必须是多元的、立体的、全方位的、不分高低贵贱的,比如现在是图书出版业走出去得比较多,影视节目、动漫等比较少。走出去的目的就是要传达信息、深入人心,进入普通百姓家。现在这种相对单一的形式就不适应,尤其是那些发达国家,他们的文化产业发展得比较好。中国这几年发展得也很快,国外的剧院、音乐厅比较多,但中国与外国相比也还存在一定差距。  [详细]

 

    【旅游业】

    曲阜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孔祥金总经理介绍了曲阜国家级文化示范园区的创建经验。他认为,做旅游既要依托历史,又要为历史负责、为中华民族负责,坚持把文化遗产保护放在第一位。在切实保护好文物的前提下,大力发展旅游产业。他还说,文化产业是点子产业,精神家园不仅要守护好,还要建设好。文化创新不仅是一个民族不断发展的永恒动力,也是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要求。  [详细]

    张家界魅力湘西旅游开发责任有限公司执行总裁杨吉红则介绍了张家界借助旅游演艺改变旅游结构的经验。他说,原来游客在张家界的停留时间只有1.8天,通过魅力湘西的市场培育,带了张家界的8台晚会。通过旅游演艺行业,导致游客在张家界的停留时间延长一天,给旅游链条带来积极的推动作用。张家界市委、市政府提出打造中国演艺之都。2011年张家界魅力湘西接待观众超过33%,产值会超过250亿,接待人数将达到110万人,可以排在全国前三位。  [详细] 

    【出版业】

    版权国际价值开发协作联盟秘书长、北京国门和众创意文化有限公司董事长郑文军首先谈了版权制度与文化事业、文化产业的关系问题。他说,版权制度是从保护作者创作作品的角度,实现发展传统社会文化事业的历史使命。版权制度还是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基石。版权制度可以有效激发全社会的文化创造力,发挥人民群众文化创造的积极性,可以推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促进其他产业高附加值和高知识化。

    版权作为文化产业的灵魂,货币是重要载体和途径。版权制度有利于作品的创造与保护,利于作品的传播与使用,对于完善文化产业政策,加强文化市场建设和管理,推动有关文化产业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详细]

    安徽时代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林清发总编辑认为,出版产业要做大做强,必须进行资本扩张、快速扩张,靠自我发展太慢。出版企业走出去,并不是单纯地到国外办一个出版社,办一个书店去卖书。中国文化企业在走出去方面应该要有国际化视野,由版权贸易向版权产业运营的思路转变,能扭转我国在国际版权产业交易中的不利地位,增强话语权。    [详细]

    【演艺业】

    济南市儿童艺术剧院李大海副院长介绍了亲子剧的运营模式。他说,儿童剧相对来讲是一个弱势群体,比起西方的儿童剧的发展,是非常滞后的。中国有3亿7千万少年儿童。专门为儿童演出的团体只有20几家,如果每个院团每天演出4场,让中国少年儿童看一场戏,需要50年的时间。同时说明这个市场潜力很大。经过几年的摸索,济南儿童剧院在剧目运作、市场整合、品牌经营以及机制创新等方面积累了经验,在拓展儿童剧市场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详细]

 

    【影视产业】

    江苏广电幸福蓝海影视文化集团行政管理部黄斌总监表示,国有企业如何能做大影视内容,增强话语能力,这是摆在国有影视内容生产企业面前的重大课题。因此,幸福蓝海集团主要从两条产业链抓起。一条是电视内容产业,一条是电影内容产业链。着眼于文化产业大格局发展,围绕电视剧产业和电影产业进行全产业链开发。同时又因为产业链开发的资金需求量较大,在全产业链开发中又采取了突出重点、协调推进的策略。特别是电影产业,采取上中下游,即上游制作,中游发行,下游放映的全产业链模式。   [详细]

 

    【动漫产业】

    会上,就动漫产业及动漫品牌的问题,浙江中南卡通副总经理、总编辑沈顺荣和北京青青树动漫科技有限公司总裁匡宇齐都发表了自己的意见。

    匡宇齐表示,文化产业的核心应该是品牌的概念,而不是一个产品。中国的文化产业缺乏国际性品牌,特别是中国的动漫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表现,很令人羞愧。

    文化产业的前提是要有品牌的概念,要树立品牌,前提就是产品的质量。对于中国市场来说,看似是质量过低。《魁拔1》今年上线,票房惨败。但是,口碑极好,这部片子投入了3000多万,但票房不到1000万。对于青青树来说,要打造的是一个品牌,准备用五部《魁拔》来养成。今年可以叫做品牌导入期,《魁拔1》的失败,叫做“可耻的成功”。在票房惨败以后,把它投到了网络视频,投入一个礼拜的点击率达到了一千万,现在已经超过三千万。

    沈顺荣也表示,动画片是孩子们的精神食粮、成人们的娱乐食粮,是不带有任何政治倾向性的道德人文教育作品。动漫的投资和周期是成正比的。我们的动画之所以没有品牌,在世界上没有影响力和知名度,问题在于好大喜功、急功近利。去年我国的动画片产量已经达到23万分钟。但是,很多作品做下去,钱投进去了,导演、编剧都努力做了,但出来的东西,大部分都压在企业的仓库里。

    但像迪士尼,它的动画片本身不赚钱,亏很多钱。但去过迪士尼乐园的朋友都会看到,老人、孩子,都会非常自愿地掏腰包买它的东西,这些东西是很贵的。假设一个杯子,在北京的市场里面卖三块钱,在迪士尼乐园,加上它的Logo,起码要三十块钱。所以,它能赚得金银满钵。   [详细]

 

   >>>更多访谈尽在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进入文化产业频道>>>>>

(责任编辑:王婉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