匡宇齐、沈顺荣:动漫产业应树立高端品牌

——文化企业家谈文化产业大发展、大繁荣系列访谈之九
2011年11月01日 09:23   来源:中国经济网   

    中国经济网北京11月1日讯(记者王婉莹)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于10月18日闭幕。本次主要议程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向中央委员会报告工作,研究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问题。这是历史上首次将文化建设确定为主要议程。就在六中全会结束后的第二天,由经济日报社和中国传媒大学共同主办的“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专题座谈会上,来自文化企业负责人、学者、媒体人士共聚一堂,进行以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为主题的圆桌座谈。会上,就动漫产业及动漫品牌的问题,浙江中南卡通副总经理、总编辑沈顺荣和北京青青树动漫科技有限公司总裁匡宇齐都发表了自己的意见。

    匡宇齐表示,文化产业的核心应该是品牌的概念,而不是一个产品。中国的文化产业缺乏国际性品牌,特别是中国的动漫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表现,很令人羞愧。

    比如,《哈利·波特》。这是一本书,但与这本书无关的收入,比它大得多得多。这一个品牌能带来的收益,要比这个原始产品本身大得多。这才是所谓的产业。像《变形金刚》、《海贼王》都称得上产业品牌。

    他说,一个品牌的承载力,能承载起一个产业系列。一系列的产业能够承载多少内容,取决于两个条件。第一个条件就是这个东西要够强悍,够吸引力。作为制片方来说,就是这个东西的质量够高。

    第二个要素,是要做成一个很牛的品牌,像迪士尼。要建立一个品牌,需要时间和质量。作为一个专门做动画的人来看,要认清两个东西,就是时间和质量。

    沈顺荣也表示,动画片是孩子们的精神食粮、成人们的娱乐食粮,是不带有任何政治倾向性的道德人文教育作品。动漫的投资和周期是成正比的。我们的动画之所以没有品牌,在世界上没有影响力和知名度,问题在于好大喜功、急功近利。去年我国的动画片产量已经达到23万分钟。但是,很多作品做下去,钱投进去了,导演、编剧都努力做了,但出来的东西,大部分都压在企业的仓库里。

    像迪士尼的动画片本身是不赚钱的,亏很多钱。迪士尼要想进入中国,需要利用很多的手段,最终目的是靠品牌赚钱。去过迪士尼乐园的朋友都会看到,老人、孩子,都会非常自愿地掏腰包买它的东西,这些东西是很贵的。假设一个杯子,在北京的市场里面卖三块钱,在迪士尼乐园,加上它的Logo,起码要三十块钱。所以,它赚得金银满钵。

    匡宇齐还介绍了《魁拔》的成功经验。他说,《魁拔1》是用打品牌的方式进入市场的。很多年以前有一个《蓝猫》,做得真的不错,但它的市场限制在国内,而娱乐产品是没有限制的,尽管通过降低成本,在国内的运营还不错,但它没有后劲。

    文化产业的前提是要有品牌的概念,要树立品牌,前提就是产品的质量。对于中国市场来说,看似是质量过低。《魁拔1》今年上线,票房惨败。但是,口碑极好,这部片子投入了3000多万,但票房不到1000万。对于青青树来说,要打造的是一个品牌,准备用五部《魁拔》来养成。今年可以叫做品牌导入期,《魁拔1》的失败,叫做“可耻的成功”。在票房惨败以后,把它投到了网络视频,投入一个礼拜的点击率达到了一千万,现在已经超过三千万。

    所以说,文化产业应该首先树立品牌,甚至是树立国际性品牌,而且要做高端的国际品牌。

 

    >>>文化企业家谈文化产业大发展、大繁荣系列访谈之一

    ——孔祥金:文化产业大发展 要守望精神家园保护文化遗产  

 

    >>>文化企业家谈文化产业大发展、大繁荣系列访谈之二

    ——郑文军:版权是文化产业的灵魂 可有效激发创造力

 

    >>>文化企业家谈文化产业大发展、大繁荣系列访谈之三

    ——黄斌:国有影视企业“全产业链”发展模式

 

    >>>文化企业家谈文化产业大发展、大繁荣系列访谈之四

    ——李大海:儿童剧市场潜力巨大 亲子剧运营模式逐渐成熟

 

    >>>文化企业家谈文化产业大发展、大繁荣系列访谈之五

    ——齐勇锋:建设文化强国 应有效利用国际资源

 

    >>>文化企业家谈文化产业大发展、大繁荣系列访谈之六

    ——叶茂西:文化产业走出去必须是立体的、全方位的

 

    文化企业家谈文化产业大发展、大繁荣系列访谈之七

    ——林清发:出版业应由版权贸易向版权产业运营转变

 

    文化企业家谈文化产业大发展、大繁荣系列访谈之八

    ——杨吉红:旅游演艺改变张家界的旅游结构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进入文化产业频道>>>>>

(责任编辑:张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