呵护青少年网络精神家园

2022年03月23日 10:16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近日,国家网信办发布了2022年“清朗”系列专项行动清单,多项任务涉及改善青少年上网环境。此前公布的《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征求意见稿)》中也提到,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工作应“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适应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发展和网络空间的规律和特点,实行社会共治。”

  青少年是网络文化的主要参与者,其行为认知已经与数字时代深度交融。当前,自媒体、聚合类媒体等传播媒介不断涌现,信息生产模式呈现裂变化、社交化等新特征,海量信息鱼龙混杂,网红直播、短视频繁多。完善青少年的网络生存环境,关乎国家与民族的未来,也是网络精神文明建设的时代课题。

  加强青少年网络精神文明建设,是全面推进网络空间治理的重要内容。青少年的判断力和自制力尚未完全成熟,需要多一些关怀和帮助,把“键对键”与“面对面”结合起来,打造立体化的网络综合治理格局,努力帮助他们纾解现实困难和成长烦恼。一方面,加强对网络内容生产和传播的全流程、全要素管理,提高网络治理的精细化和法治化水平,强化媒体传播平台和信息生产者的社会责任和行业自律,提升网络内容供给质量和传播效能,培育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文明生态。另一方面,发挥权威媒体和优质信息聚合平台的引领作用,加快建设符合青少年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的主流网站,丰富优质网络内容的供给,满足这一群体多样化、多层次的精神文化需求。

  识其道方能施其术。网络精神文明建设是数字化生存的“道”。应将网络空间打造为精神文明建设和传播的重要阵地,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高尚的道德情操涵养青少年,以优秀网络文化吸引青少年,以远大理想、科学理论、光明未来感召、激励青少年,使广大青年成为新时代网络道德风尚的倡导者、拥护者和践行者,让青少年成为践行网络精神文明的中坚力量。在这一过程中需要尊重青少年的主体地位,理解并适应他们在网上的行为模式,用丰富多样的实践活动激发青少年担当作为。

  青少年网络文明素养的高度,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当前和未来中国网络文明的高度。因此,还应大力提升青少年的数字素养与技能,引导青少年群体自觉维护网络生态,从话语表达层面提高语言文明意识。培养多元媒体阅读习惯,打破“信息茧房”桎梏,培养对数字信息的“自净机制”。还要做好顶层设计,通过家庭、学校、社区、社会组织等多方联动,着力将数字素养与技能培训有效贯通整个教育体系,全面提高数字素养与技能教育的普及性和可及性。

  少年强则国强。目前,中国正在推进网络强国建设。只有用网络综合治理织密“防护网”,用数字素养与技能教育“强体魄”,才能让青少年在数字时代的“蓝海”中搏浪击水,扬帆前行。

  (作者巫喜丽,系华南理工大学副教授)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进入文化产业频道>>>>>

(责任编辑: 李冬阳 )

呵护青少年网络精神家园

2022-03-23 10:16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