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翊:中国省市文化产业发展指数研究的必要性

2011年12月26日 17:00   来源:中国经济网   

    原题:中国省市文化产业发展指数研究

 

    作者:彭翊(中国人民大学文化创意产业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教授、博士)

    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西方部分经济学家开展了跨学科的研究,对经济与文化间的关系作了较系统的探讨,阐释了“文化”成为“产业”的可能空间和发展特点,从此“文化产业”便开始走入国家经济发展的视野。文化产业一经提出就显示出对经济发展强大的推动作用。20世纪后半期,全球迎来了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技术、信息开始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进入21世纪后,随着文化产业与信息产业的结合,文化产业进入飞速发展时期。据联合国统计,全世界创意经济现在每天创造220亿美元产值,并以10%的速度递增。

    我国的文化产业发展自80年代中期开始,已经历20多年的时间。总体来看,文化产业增长势头强劲,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不断上升、促进作用日益凸显。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2008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报告》显示,2004年以来,全国文化产业年均增长速度在15%以上,比同期国内生产总值增速高6个百分点,保持了高速增长的势头。2008年—2009年,面对金融危机的冲击,文化产业逆势上扬,其消耗少、污染低、附加值高等优势进一步显现,成为经济寒冬中的一股暖流。而2009年国家《文化产业振兴规划》的出台,标志着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迎来了一个新的里程碑。至此文化产业已经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成为政府施政的重要内容之一。文化部等主管部门也相继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关于金融支持文化产业振兴和发展繁荣的指导意见》等专项政策全方位规范、支持文化产业的发展,文化产业迎来一个发展的春天。尤其是,近期召开的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十二五期间要将文化产业发展成为支柱产业。

    可见,文化产业的发展规模和影响程度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城市综合竞争力高低的重要标志。所以,通过一定的指数化工具全面、客观、直观地理清我国各省市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对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总体水平进行准确而客观的评价和分析,是十分必要的,这也是本研究的主要目的。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美国经济学家理查德?弗罗里达在其《创意阶层的崛起》(The Rise of Creative Class)一书中,首次提出创意资本论,对美国创意经济发展特色与趋势进行了描述,同时也构建出一套创意产业发展衡量指标,即“3T”理论,包括了人才指数(Talent)、技术指数(Technology)以及包容性指数(Tolerance)。在此基础之上,提出了更为具体的次级指标,其具体指标包括以下四部分,以创意阶级在就业人口中所占的比例来衡量的人才指数、以每人的专利数目来测量的创新指标、高科技指数以及以同性恋指数等来测量的综合多元化指数。根据这一理论,美国和欧洲相继编制了美国创意指数(ACI)和欧洲创意指数(ECI),“3T”理论在产业支持环境上测度了创意经济的发展,但是由于美国自由主义经济思潮的主流思想,“3T”理论并没有关于政府调控、支持产业发展的测度,亦没有对文化产业产出效应的描述。

    香港大学文化政策研究中心则依据香港创意产业的特点,提出了“5Cs”理论,并根据这一理论编制了“香港创意指数”(HKCI)。“5Cs”指创意效益、结构与制度资本、人力资本、社会资本与文化资本,它界定了香港创意指数的基本范围,该理论主要表述了影响创意增长的四项决定因素,即结构/制度、人力、社会和文化资本四种资本形式,以及由这些决定性因素的积累效应形成的结果,即创意成果或产出。“5Cs”理论补充了“3T”理论中忽略的产出效应,但是就政府支持方面仍然缺失,并且没有考虑创意经济产业链的形成与流动机制。

    上海创意中心借鉴了美国、欧洲和香港的创意指数体系,编制了一整套包括产业规模、科技研发、文化环境、人力资源和社会环境五大指标在内的评价体系。上海创意指数考虑到了产业、人、软环境等,甚至细分到社会劳动生产率、社会安全指数、人均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额等方面,具有一定的细化意义和可操作性。但是上海创意指数仍然具有很强的地域性,无法普及开来作为我国城市创意指数的统一评价指标体系,而且部分指标也难以量化。

 

相关链接:彭翊:中国省市文化产业发展指数应用举例

 

    彭翊:中国省市文化产业发展指数计算方法

 

    彭翊:中国省市文化产业发展指数指标体系的构建

 

    彭翊:中国省市文化产业发展指数研究意义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进入文化产业频道>>>>>

(责任编辑:杜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