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鹏举:文交所要生存 首先要积极转型

2011年12月22日 11:30   来源:中国经济网   张翔

    中国经济网北京 12月22日讯(记者 张翔)距离38号文件的出台已经有一段时间了,中国各地的文交所看似平静,实际上却暗流涌动,谁也不敢肯定文交所下一步的发展会怎样,关于文交所何去何从的讨论也没有停止。昨日,中国经济网文化名人访栏目邀请到了中央财经大学文化创意研究院执行院长魏鹏举,探讨了“风雨飘摇”中的文交所。点击进入访谈专题>>

 

中央财经大学文化创意研究院执行院长魏鹏举做客文化名人访 张军峰/摄

 

 

中央财经大学文化创意研究院执行院长魏鹏举做客文化名人访 张军峰/摄

    文交所存亡应交给市场决定

    有媒体预测,中国的文交所将只存在3家,设在北京、上海或者深圳。对此,魏鹏举表示,最后剩下所谓的三家文交所是合理的。但他同时认为,这三家不一定存在于上海、深圳、北京。“也许西安的文交所有更大的存在理由。如果是按照市场规律进行的话,成立多少家都是合理的。只要是符合市场规律,在国内存在几家不是一个定数。”

    同时,魏鹏举表示,从完善规则、完善准入门槛,规范运营角度看,行政干预是非常必要的。但是行政干预应该是在现有的管理规则基础上加大监管力度,现有的关于艺术品交易规则完全可以解决一些问题。他谈到,“我反对不断的出新的规则,因为任何一种规则出来可能会有它的效果,但是一定会带来正负两面的作用。规则的出台,机构越大,影响面越大,规则的出台越要谨慎。有时不成熟,宁愿不推出。”

    文交所还是会有价值的

    起初魏鹏举反对成立文交所,他认为即使是在文化产业非常发达的国家,资本市场也非常成熟的地方,在文化金融衍生品推出的时候也是非常谨慎的,也有各种力量在博弈。中国资本市场成熟度不够并且未来风险很大,但他此次表示,目前文交所的存在使很多文化领域的人以及资本参与进来,在局部来看,效果不错。

    魏鹏举表示,随着发展,文交所可以走向比较健康方向的,并且对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产生一些价值,产生一些启发。“最可贵的地方在于文交所做出来了。我觉得没出问题之前我们应该谨慎一点,出了问题应该宽容一点。”

    任何创新都有潜在的风险

    艺术品份额化对于文交所来说到底意味着什么?魏鹏举认为,艺术品份额化意味着文交所的独特性。文化产业要想具有存在的独立价值,必须有独立的特殊的产品和服务。如果文化产权交易所和一般的其他产权交易所没有产品上、服务上的独特差异,或者说没有文化属性实际是没有存在价值的。艺术品份额化是一种独有的文化艺术类产权交易所特有的产品或服务。

    有人说如果没有艺术品份额化的出现,可能文交所不会出现这么多的问题。对此魏鹏举认为,任何创新的东西它肯定有潜在的风险,尤其是具体到文化产业更是如此,“文化产业就是高风险的产业,再加上金融业又是高风险产业,两个高风险的产业碰在一起那是成倍级的风险。文化产业有风险,文化金融的风险就更大了。只要你想搞这种创新,你想搞文化和资本的对接,它就一定会有风险。”

    投资人的利益纠纷源于契约频繁变化

    文交所遭到整顿后,由于种种原因,投资人的利益遭受损失,魏鹏举表示,这主要是因为契约变化。“我如果为投资人说话,我觉得最重要的原因是文交所朝令夕改。如果说投资人和交易所是契约关系的话,一开始的契约和现在的契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而这个过程是单方面的原因。所以,我自然要求你进行给我补偿,所以这是违约责任。”

    魏鹏举认为,在调整规则时应该征得利益相关方的同意,只有这样才是合理的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遵守契约的经济行为。

    另外一方面魏鹏举表示,文交所确实有退出机制不明确的现象,无论是交易所还是投资人,对于份额化交易未来怎么退出,怎么结束份额化交易,都是既出于创新的无知,也有一种投机心态。

    文交所要生存就要积极转型

    对于国务院38号文件的出台,魏鹏举表示这是及时的,也是恰当的,文件对于完善文交所的规则,合理的推动文化和资本的对接,是有很大好处的。但是,他认为,“因为前面是跑马圈地,所以有一些野蛮式的生长,有些文交所就不具备多少资质,能力也有问题。所以,在国家规则越来越明确的情况下,面临的是一个快速发展之后的大调整时期。”

    魏鹏举认为,文交所要生存,首先要积极转型。一个方面是注意发展一些成熟的产权交易业务,比如文化体制改革过程中国有文化资产交易。此外,还要拓展一些属于文交所特有的新的业务,开拓一些新的文化产权交易的模式,比如,把非物质文化遗产这种特色资源和资本市场进行对接,将是大有作为的,也是利国利民的。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进入文化产业频道>>>>>

(责任编辑:王婉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