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来了 中国文化建设已迎来历史上最好的时光

2010年01月04日 12:21   来源:人民日报   郑文
    经冬雪未消近水花先发

    如果说,本世纪初当有专家预言我国的文化建设将进入大发展大繁荣的阶段还引发许多质疑,那么经过从山重水复到柳暗花明的2009年,应该再没有人对此持有异议,我们的文化建设已经迎来了历史上最好的时光。

    2009年,文化的力量由过去的“润物细无声”变得“一览众山小”。这一年,文化产业继续逆市上扬。仅1月至5月,我国文化产业平均增幅达17%,高于GDP增长速度,为中国经济“保八”顺利实现贡献了独特的力量。文化产业不经意间成为经济领域的“新宠”,在对2009进行盘点时,一家经济观察类的媒体用了“文化产业:第11个”的标题。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当十大产业振兴规划紧锣密鼓地出台时,人们纷纷猜测还将有“第10+N”个规划,《文化产业振兴规划》的出台证实了这一猜测,它的出台标志着文化产业大发展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

    开始于2003年的文化体制改革是继经济体制改革之后作出的又一个重大改革举措,它反映了一个国家的崭新的文化发展观,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被强调,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具有了全局性、战略性的高度,“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成为重构文化格局的冲锋号角。

    最新的统计显示,文化产业已经占到全球生产总值的7%,约为1.3万亿美元,这大约是全球旅游业收入的两倍。以创意为核心的文化产业一直是世界贸易中最有活力的产业之一。第一次去工商局注册漫画公司时,你也许被拒绝过。第一次在自己的名片上印上总经理的字样,你也许对自己从文化人转为企业家这样的身份之变有些不适应。第一次由“梅花奖”的获得者转型为民营剧团的老板娘,你也许夜不能眠。但当“刘老根”可以遍地开花,当《建国大业》票房大热,当文化不再曲高和寡的时候,你也就不再孤单了。

    文化体制改革和经济体制改革的区别在于,经济体制改革特别是国有企业改革是在非改不可、穷则思变的情况下进行的,而对于文化体制的改革,许多人一开始并没有觉悟到它的迫切需要,因而改革的动力并不足。但是从全球化的视野,从国家的大局来讲,在一个西方垄断文化话语权的时代,在一个对中国妖魔化、曲解、误解不断的时代,不解放文化的生产力,一个走向复兴的中国就不可能真的健步如飞。如果说,以前专家讲的“一个国家的硬实力搞不好,可能一打就败;一个国家的软实力搞不好,可能不打自败”的话,很多人还觉得是危言耸听,现在应该也很少人有异议了。打破西方强势文化的垄断局面,构造世界多极化的文化话语体系,需要中国的文化软实力硬起来。

    文化产业发展不能没有理论支持,文化体制改革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如何进一步明晰不同地区的改革路径,如何根据不同的行业领域确定合理的时间表,如何使文化产业与文化事业同步发展,都需要广大的文化实践者贡献智慧。

    经冬雪未消,近水花先发,让我们迎接万紫千红的文化春天的到来吧。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进入文化产业频道>>>>>

(责任编辑:王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