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哲:<建党伟业>的影评质量高的不太多

2011年07月08日 11:35   来源:中国经济网   

    中国经济网北京7月8日讯(记者 张晓晔) 7月8日上午,电影《建党伟业》的编剧董哲做客中国经济网文化名人访,给我们讲述这部恢宏的史诗大片背后的故事。 点击进入访谈专题>>>>>

 

 

电影《建党伟业》的编剧董哲做客中国经济网文化名人访。王笑/摄

 

 

7月8日下午,电影《建党伟业》的编剧董哲(右)做客中国经济网文化名人访。 王笑/摄

 

    董哲:我是一个玩历史的票友 
    
    现在很多人问董哲研究了多少史料,他告诉记者:“其实我研究谈不上,连系统的学习都谈不上。因为都是根据自己的兴趣,我去看历史,读历史,探寻历史的时候,是一个放松,让您有一种精神上的愉悦感,所以我是玩儿历史,在读历史的时候,我们是在玩儿,心态很放松,所以完全是由兴趣在牵引着。所以我说我是一个玩历史的票友,以人家研究历史做职业的专家来区分的,我们属于八卦网友。” 
     
    他表示,我们这一代人,比较的东西更多,脑子里面的条条框框更少一些,观念更新一些。一个人上了年纪以后,再次回想20、30岁的心态,因为阅历的增长,知识的积累,可能很难再体会自己20、30岁的时候是一个什么样子。要想了解20岁的年轻人是什么样子的,就需要“想我年轻的时候这个时候应该是什么样子的,”那个时代20、30岁的年轻人,我们现在说1880后,1890后,和我们现在1980后,1990后有什么不同,其实从成长的阶段来讲,他们的状态是完全一样的,只是他们生活的时代背景不同了,仅此而已。 
     
    董哲:电影文学的工作更像是配菜 
     
    董哲表示,在创作《建党伟业》的时候,自己要在前期写一写列传,影片里叫人物小传,是写给工作人员看的,写给自己看的东西,我们叫人物列传,他做了哪些事情,历史上对他们的评价是什么,还有一个,当我把这样一个人物从历史里面拿出来,摆在面前的时候,我们可能要去挖掘一些这样的人物身上他的亮点,或者说以前我们没有注意到的地方,用我们网上的话说,可以八卦的地方。对于这些人物,有很多的事件发生,选择侧重点的时候,有难度,像电影文学的工作,实际上更像是配菜,我们首先要做的是加法,编剧做的永远是加法,我只愁这个东西写得太少,编剧是不怕把东西越写越多的,越写越庞大的,导演是在这里面做减法,哪些保留,哪些不要,当然导演有时候也会指导你做些加法,比如我需要要哪场戏。 
     
    他认为,如果说把整个这个电影拆封成一个一个环节的话,剧本肯定是前期创作的最开始,最原始的东西是它,你写一个剧本,要给整个影片提供一个平台,提供一个文学的平台,其次你要给大厨们,就是导演,提供可下锅的这些菜品,让他们去下锅去做。

 

    董哲:电影的遗憾是体裁的限制和平台局限

 

    董哲表示在《建党伟业》整个片子里面,人物辜鸿铭的塑造是他比较满意的,其次还有蔡锷,陈独秀,胡适,毛泽东和袁世凯,朱德。  他认为,一部电影里必然有能够照顾到的和照顾不到地方,每部电影都有它的遗憾,主要表现在,还有很多非常精彩的东西,但是一部电影的平台就这么大,时间和空间就这么大,只能展示这些东西,如果要再多展示一些东西,就要从里面挤出去一部分。董哲认为,这一方面是电影体裁的限制,一方面是拍片的问题。一部三个小时的电影,院线会第一时间就把你刷了,作为创作者来讲,巴不得节奏更快,时长更长,这样能表达得更充分,但是实际上一部电影拍出来三个半小时,除非是《指环王》,否则院线第一时间就把你刷掉了。

 

    关于塑造经典台词的问题,董哲认为,在电影里很难做到每一句台词本身都是包袱,就算是说相声,也不可能从上台就抖包袱,之前要有起承转合,包袱出来才有效果。但是这部电影可能每个演员只有这一句台词抖这一个包袱的时间,所以这句台词,可能有的台词对于这个演员来讲,原本是一个相对比较完善的东西,但是篇幅限制,他只能把这个意思表达出来,完成了电影的逻辑需要,他就出画了,可能就只有这么一个闪现。还有的演员拍完整场戏都没有保留下来。 

 

    董哲:写东西要善用网络搜索

 

    对于利用网络搜索,董哲也有他独到的看法,他认为这个也是兴趣使然,不是要什么就有什么,都得查,得去搜索,在网上写东西时间比较久的人,都有这个本能。当写到一个人,或者写到一件事情,哪怕写到一件东西的时候,第一时间想到的,第一时间就是到百度上去搜索一下,把搜索的结果进行详细的拆分,再对这些进行处理。他认为这是对自己非常有帮助的搜索习惯,这个搜索习惯养成了以后,就能保持你搜索的效率比别人高得多,你搜索的准确性也要比平常没有这个习惯的人要高得多。 

 

    董哲举了个例子,说:“我们以前的战争片有这么一个情况,从《魏巍昆仑》等等,都有一个现象,里面出现顾祝同这个人,肩膀上都是四颗型,这个就是搜索的时候,你的搜索习惯,没有一个特别好的搜索习惯,你在查找的时候,一打开,看第一段,顾祝同,国民党陆军一级上将,好,四颗星,但是顾祝同是1954年才升的一级上将,他到台湾以后才有四颗星,他以前都是三颗星。”

 

    他表示,这是一个搜索习惯的问题,并不是你的天生存储量大,你要想扩大自己的存储量,要先理线,完了打横格,然后再一个一个往里塞东西。就和电脑的内存是一样的,它是分空间的,有空间才能存得下去,大家有的东西记不住,是因为没有线,也没有横条,没有规律的东西,也没有特别好的搜索习惯。 

 

    董哲:《建党伟业》的影评质量高的不太多

 

    《建党伟业》已经上映一段时间了, 董哲表示他仍对关影评很关注。他说,“骂街的很多,叫好的也有,不过叫好的也好,骂街的也好,质量高的不太多。”

 

    他认为,一部影片拿出来,就是要被人说的,除非你这个东西拍出来,写出来,就是给自己看,你要拿出来给大家看,就要大家品头论足。 他在天涯上回复的时候,看到网友们说好的,有他们的理由,不好的,他们也有他们自己的理由。董哲认为,看了以后说这个片子好和不好的人,他们都有权利表达,但是他们不需要理由。 

 

    对于电影的评价公不公正的问题,董哲表示,公正不公正没有关系,影片出来不是为了追求大家对这个影片有一个公正的评价,他自己对影片,对作品会有一个自我的判断,这个判断并不是大家投票就能把你表决下去了,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哈姆雷特,公正不公正都无所谓,说这个片子好与不好,对创作者没有价值,我们不能从你的评价当中,真正的汲取到什么,你本身的评价,你没有看过的东西,你的评价本身是想当然的一种创作,这是你的创作。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进入文化产业频道>>>>>

(责任编辑:王婉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