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交所"全面开花" 监管缺位 沦为"自由市场"?_中国经济网——国家经济门户

文交所"全面开花" 监管缺位 沦为"自由市场"?

天津文交所争议不断 郑州厦门文交所竞相上马
2011年04月08日 00:00   来源:SRC-71   姜琳琳 陈杰

    专家:国资还是民资并非症结之本

    让很多投资者不解的是,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上海黄金交易所乃至碳排放交易所等都是国有控股的,而天津文交所却是民营控股。与天津文交所相近,即将成立的厦门文交所有港资涉及其中。是否民资的公信力不够,促成天津文交所备受责难?

    华夏典当行首席艺术品典当师胡平表示,当前,中国艺术品市场交易过程中的保险、托管、确权、鉴定、评估问题没能很好地解决,问题多且乱。在这种状况下,文交所面对的问题会非常多,稍有不慎就会形成过程缺失。特别是在鉴定与评估上,这个问题尤其突出。

    而要解决这一问题,首要的任务是建立科学化、规范化的权威支撑体系,包括保险、托管、确权、鉴定、评估、定价等。而其中的任何一个环节都至关重要,不仅需要有科学规范的流程,更需要体制与法律法规的支撑。

    对于艺术品股票交易,中国收藏家协会玉石委员会主任姚政表示:“打个不太恰当的比方,如果说拍卖艺术品,搂的是企业家老总的钱,那么,艺术品股票化,搂的就是平头老百姓的钱,更偏离收藏的应有之意。”

    中央财经大学研究员、资深拍卖师季涛则表示,文交所推出艺术品股票根本是一次失败的尝试,和国资还是民资控股没有关系。艺术品交易,不是股票,压根就不该做份额交易。

    市场:文交所遍地开花成大势所趋

    尽管文交所引起的争议不断,但其作为国内文化产业投融资体系中的一环,未来的发展趋势仍然受到肯定。

    文化部文化产业司副巡视员吴江波日前在上海表示,文化部正在出台措施完善文化产业投融资体系。近期将下发推进文化企业上市工作的通知。吴江波说,为贯彻国务院通过的文化产业振兴规划,2010年,文化部联合其他部委出台了金融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与此同时,文化部还积极与金融机构合作,进一步完善文化产业投融资体系。

    吴江波表示,文化部已联合北京市政府,正在筹建国家级的文化产权交易所。预计这个交易所将于近期挂牌成立。社会资金对文化产业的兴趣也日益高涨。“据文化部的不完全统计,目前已募集及已设立的文化产业基金超过300亿元。一个覆盖全国的文化产业金融服务体系正在逐步建立。”吴江波表示。

    对于文化产权交易所同业竞争格局基本形成,北京大学文化金融研究中心主任喻文益表示乐观。在他看来,这是中国文化产业发展带来的必然结果。而且,各地文化产权交易所之间的竞争反而能促进这一产业的良性发展。“文化产权交易所数量猛增,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各地都看到了文化产业对于地方经济发展的巨大推动力,加上政策的鼓励引导,交易所就有了遍地开花之势。”喻文益认为,交易所充分在市场中竞争,一方面会优胜劣汰,最终导致产业间的合并、调整,最终产生一批具备真正市场竞争力的交易所;另一方面,文化产业包罗万象,各地文化产业也自有特点。“市场需要具有特色的地方交易所,也需要综合统一的国家级交易所,这样才能各取所需,满足各个层次文化产业的需要。”

    彭中天也认为,文化产权的出现是通过增加新的投资品种,聚集社会闲散资金,改变资金的流向,对国家货币体系和经济体系有着保护的作用。然而,彭中天同时强调,要完善文化产权交易市场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收藏界:一切应回归收藏本身

    艺术品交易种种波澜背后是收藏的火热。不可否认,收藏是一种投资方式,但作为一名收藏者,要通过投资、收藏,进一步认识收藏的深刻意义。

    中国收藏家协会会长闫振堂认为,收藏是记录历史、保存文化的特殊载体;收藏是人类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遗产的巨大宝库;收藏是积淀人类文明、启迪人们智慧、增长人们知识、陶冶人们情操的高雅的社会文化活动,同时也是高层次的专业性、学术性、实践性的科学鉴赏活动。“所以不能对收藏一无所知就搞收藏。不能看着市场火就盲目进场”。闫振堂说。

    真正的收藏家在艺术品市场的发展中,会起到良好的推动、促进和稳定作用,促使商家实事求是地卖真品。同时,促使艺术创作家们努力创作出更多更好的艺术精品,提高市场的档次,促进市场的良性循环。“然而,市场的发展必然有赖于国家相关政策和市场管理者的落实。收藏家只是客观地起到了推动作用。”

    与完善收藏者心态相呼应,艺术品交易业内人士也认为:“文化产权交易所应从初级市场的培育开始,而不是一开始就搞高端的文化金融产品。”发挥投融资平台作用,引导资金投向文化企业才是文交所的根本所在。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进入文化产业频道>>>>>

(责任编辑:王婉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