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注入强大文化力量_中国经济网——国家经济门户

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注入强大文化力量

———2010文化发展论坛发言摘要(三)
2010年12月17日 10:22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推动基层文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辽宁省营口市文化广播电影电视局党委书记、局长曲景太

    辽宁省营口市是一座地处渤海辽东湾东北岸、大辽河入海口的海滨城市。营口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不仅是盖州高跷、辽南皮影、袁派评书等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祥地,而且是金牛山古人类文化、新石器时期石棚文化、汉代文化以及现代港口文化、望儿山敬母文化等地方特色文化的诞生地。近年来,我们按照“三贴近”原则,从文化资源向基层倾斜入手,在推动基层文化建设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和实践,并取得了良好效果。

    一是领导力量向基层倾斜。这方面的做法是:坚持“四个纳入”和建立“五个机制”。“四个纳入”就是坚持把基层文化建设纳入各级党委、政府和行政管理部门的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所需经费纳入地方财政预算;将基层文化建设纳入干部政绩考核内容。“五个机制”就是建立和完善基层文化经费投入机制、面向基层服务机制、基层文化工作运行机制、多元化基层文化发展机制和人才队伍培养机制。

    二是文化设施向基层倾斜。我们坚持把基层文化建设的重心放在乡村和社区。据初步统计,“十一五”期间,全市各级财政投入基层文化设施建设经费累计达9.5亿元,基层文化场馆面积达45万平方米。在基层文化建设工作中,我们重点实施了农村广播电视村村通、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农家书屋、乡镇综合文化站、农村电影放映“五大工程”,以及城市社区文化广场、社区文化活动室“两大工程”建设。全市1753个20户以上自然村全部实现了广播电视村村通;以广播电视网络为依托,采用“进村和入户相结合、点播和广播卫星相结合”的方式,完成了784个乡镇、村共享工程服务点建设任务;用3年时间完成了644个农家书屋建设任务,实现了村村有农家书屋的建设目标;乡镇综合文化站达到省级标准,具备图书阅览、文艺演出、电影放映、展览培训、文体娱乐、群众活动等功能;大力实施了电影放映数字化工程,全面实现了每个乡镇都有数字放映机、每村每月放映一场电影,并在全省率先实现电影放映数字化目标。

    三是艺术人才向基层倾斜。近年来,我们通过选派和培训两种形式,加强了基层文化人才队伍建设。一方面,以文化体制改革为契机,采取由政府购买公益性岗位的方式,把51名专业艺术人才安置到社区任文化辅导员。目前,全市94个社区基本做到了每个社区都有1名文化辅导员。今年,我们还启动了文化馆站辅导集中培训工程,对全市基层文化(艺术)馆工作人员进行了大面积、全方位的集中培训,基层文化队伍的整体素质得到了明显提高。

    四是文化活动向基层倾斜。为了推动基层文化的有效开展,我们在全市广泛深入地开展了以建设先进文化社区,建设先进文化乡镇,文化进校园、进企业、进军营、进家庭、进乡村为主要内容的“两建五进”活动。每年,我们在城区确定10个重点社区,在农村确定10个重点乡镇,通过典型引路,影响和带动周边社区、乡镇文化活动的开展。从2006年开始,我们对博物馆、图书馆、纪念馆等文化场所全部实行免费开放,进一步满足了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

    几年来,通过文化资源向基层倾斜,营口成为全国地级市文化体制改革示范市,农家书屋建设的经验在全国交流,博物馆连续3年被评为“全国文物工作先进集体”,图书馆被文化部命名为国家一级图书馆,一批社区被评为国家级、省级文化先进社区,一批乡镇、村被评选为省级文化先进乡镇、村。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进入文化产业频道>>>>>

(责任编辑:张晓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