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工业遗存转型 打造文创品牌

2018年01月25日 16:30    来源: 新民晚报     方翔 江跃中 潘高峰

  原标题:工业遗存转型 打造文创品牌

  大力发展文创产业,打响海派文化品牌。今年的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未来五年,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15%左右。而作为上海文创产业重要组成部分的文创园区的发展,已经成为影响文创产业发展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文创50条”带来契机

  不久前出台的上海“文创50条”,是上海文创产业发展的里程碑式文件,将对上海文创产业的战略布局产生深远的影响。在上海市政协委员、上海社科院应用经济研究所文化创意产业研究室主任王慧敏看来,“文创50条”中提到的深化部市共建、实现园区品牌化发展、加强示范建设、提升公共服务和协会等平台功能,都是文创园区融入时代的契机和焦点。

  “我觉得城市工业遗存的更新与转型,对于打造具有特色的文创园区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上海市政协委员、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副院长金江波表示,德国鲁尔工业区、巴黎拉维莱特公园等工业遗存的转型,都是值得借鉴的成熟案例。

  要有鲜明符号特征

  上海在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有大量工业遗存,简单的拆除和闲置不仅是资源浪费,也是对城市记忆的割裂。

  这两天,上海八号桥投资管理(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鲍炳新,一直在关注上海两会中有关文创的内容。“上海作为国内老牌工业城市,在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有大量工业遗存(遗址),在深入挖掘工业与文明的关系、讲好海派文化故事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资源和优势。”在鲍炳新看来,对工业遗存(遗址)予以新的包装、新的创意,为城市更新改造、历史文脉留存、区域面貌提升提供了一种“上海温度”的解决路径和方案,可以做出具有长远效应和影响力的上海文化品牌项目,“我们的八号桥艺术空间,就是由一座苏州河畔的百年粮仓改造而成。”

  上海创意产业中心秘书长何增强表示,上海创意园区尽管数量越来越多,但同质化竞争和内容产业的空洞化趋势也越来越严重,原因是其被概念化、规划化、模式化,最终被边缘化,因而创意园区必须要有鲜明的符号特征,“位于宝山的中成智谷园区内保留了一段中国最早的铁轨——淞沪铁轨,加上新中国最早的中国成套设备进出口(上海储运)分公司的旧仓库,在解构工业遗存中重构园区特色,成为一个受到业界关注的现象。”

  转型升级迫在眉睫

  在后工业化时代和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新阶段,建设用土地供需矛盾突出,存在建设用地布局分散、结构不合理、用地效率不高等问题,加强工业遗产的保护、管理和利用,已有工业用地二次开发、转型升级已迫在眉睫。

  对此,王慧敏委员建议,文创园区要走出争议,成为一种可持续的发展形式,就需要破解问题,并确立升级导向,也只有品牌化导向的升级,才能集约利用空间,在土地价格不断高企的城市乃至中心城区实现可持续发展。

  金江波委员建议,提炼工业遗存的艺术和文化价值,针对传统工业区的老旧工业厂房和历史建筑的保护与改造,可引入国际国内的智库专家咨询机制,拓展园区发展思路。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进入文化产业频道>>>>>

(责任编辑: 刘园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