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中天:文交所应做大文化交易平台(图)

2012年01月09日 13:20   来源:SRC-71   姜琳琳

 彭中天做客文化名人访

 

   近两年来,文交所发展迅速,但其引发的一系列后续反应已经远远超出或背离其建设初衷。清理整顿文交所,一时间成为业内关注的热点。就此,本报记者采访了科瑞集团监事会主席彭中天。

    北京商报(以下简称“商报”):您怎样看待文化金融领域中文化产权交易所?它存在的意义在哪里? 

    彭中天:当前,我们正经历工业经济向文化经济转型的变革时期。在此大环境下,不可否认,文化是可以变现的。而文交所的存在是建设一个公开平台,让文化价值被发现。

    文化价值有其特殊性,不是简单的成本定价,而是心理定价,是心理感觉“值”与“不值”,与成本无关,价值需通过交易反映,在公开平台上多次交易,来发现文化价值。

    文交所同时是确权与权力转移的平台,正本清源,理清产权关系的平台;文交所如果从国际竞争角度来看,是抢占制高点、获取话语权的平台,因此从某种意义来说,文交所是时代的产物、是创新的产物,其历史作用不可替代。

    商报:这些作用似乎与拍卖行很相似。

    彭中天:文交所与拍卖行有着本质的不同。首先,文交所交易获得的不是商品,而是符号、合约或权利,属于制度经济学,需政府干预和保护,使资金流、物流、人流发生定向改变而形成一种新的交易品种。

    其次,文交所的定价原理,并非公开一对一的议价,而拍卖行是一对多的竞价,价格是往上走的,而交易所希望的是多对多,连续竞价,因此更能体现公平,随时修正价格。2007年初,我提出这个概念到今天,得到各省广泛响应,全国先后成立了60家,说明大家对于其发挥的作用与意义都是认同的,基本每个省都有1-2家文交所,但对文交所的发展现状来说却并不能令人满意,做法我也不敢苟同。

    事实上,我们不缺“文”,只缺“化”,因此文交所应该在“化”中有所作为,文化只有通过转化才能融入到主流的经济中,才能解决国家的现实问题,才能帮助国家完成经济转型,才能成为支柱产业,要与科技、金融主动对接,我们必须提出对现况不满的积极改进建议,做好价值判断、方向判断,国家的做法并非取缔,而是为了更好地调整现状。

 

  独家视频专访:彭中天谈文交所该何去何从 

 

聚焦文交所:从怎么看到怎么办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进入文化产业频道>>>>>

(责任编辑:杜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