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壶王”是真是假?馆方:专家定论未必可信(图)

2011年08月23日 09:57   来源:钱江晚报   

 

杭州壶王疑为赝品 馆方称只是一家之言将再鉴定

 

    杭州南宋官窑博物馆被曝馆藏“壶王”——长沙窑大执壶是赝品。原本静默的南宋官窑博物馆,瞬时被推上风口浪尖。对此,南宋官窑博物馆回应称:对长沙窑大执壶的质疑,属专家一家之言,博物馆的工作透明规范,目前也不会轻易将之下架。但本着对公众和文博事业负责的态度,博物馆将报请上级文物主管部门,对包括“壶王”在内的600余件从安徽淮北征集来的文物进行再次鉴定,欢迎专家学者对其展开进一步学术讨论。

    钱报网网友吕平:目前,“壶王”是真是假,我们还不得而知,都在等待着进一步的鉴定,但愿有一个明确的说法,也算是还“壶王”一个公正。但从这件事上,也让我们明白了一个道理,有时所谓专家的定论也不一定是完全正确的,还得结合多方面的客观因素。但我们必须相信科学,笔者始终相信“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这句话的真实含义。

    钱报网网友xiaozhendeo:普通百姓可不关心你的真真假假,那些什么“壶王”、出土文物的,不过是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这些东西毕竟离百姓的生活太远,没有多少人会闲得没事就去博物馆乱转,文物真假也不见得能影响到正常生活,所以它爱真真爱假假去吧。

    文物真假可以不关心,可一联系到钱就有看头了。捐东西本来是好事,但捐了东西拿了钱总得受到质疑,这无可厚非。政府给了上千万的奖励,丁仰振捐东西的动机首先就值得怀疑。

    钱报网网友无风日子:作为一件文物的真假,应该由权威的机构来进行鉴定,而且这个机构必须是中立的,如果仅是由文物部门自己出面请一些专家来做鉴定,那么,这其中的公正性就一定会引起大家的怀疑。

    南宋官窑博物馆是我国第一座陶瓷专题博物馆,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正因为如此,就更要有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不能以过程有瑕疵来敷衍社会的质疑,有时候正是过程的些许不严谨而直接导致了结果的失真,所谓差之毫厘,谬以千里,用在文物鉴定上甚是贴切。

    本报特约评论员温国鹏:专家登高一呼,舆论密切关注,以至于本来是某专家出来“证伪”,现在倒成了杭州南宋官窑博物馆出来“证真”,个中滋味颇耐人寻味。“壶王”是真是假任何人都有权利怀疑,所以有人质疑并不奇怪,让人犯思量的是某个专家一句轻描淡写的质疑就可以引发公众强烈的怀疑,就可以让博物馆有一种招架不及的感觉。很显然,这并不是专家的能量有多大,而是民众对于“壶王”的真伪本身就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感觉,说得再明白点儿,就是南宋官窑博物馆好像根本就没有付出足够的精力在民众心中树立起“壶王”不容质疑的权威。

    我们不妨翻翻旧账,当年对“壶王”进行收藏鉴定的时候,是否曾经像今天一样接受了民众的追问?是否面向民众拿出了站得住脚的理由来对真实性进行证明?前期工作做得不好,所以才会一点儿风吹草动就演变成了民意的狂风暴雨。或许,这可以给博物馆提个醒,有些时候,对文物的鉴定应当是一个面向大众的事情,而不是你们小圈子里面的游戏,忘了这一点,说不定什么时候就可能会面临着补上这一课的危险。

    钱报网网友鹤东云泽:让不爱热闹的专家和专家在屋子里说话吧,给他们自由也是契约精神的要义;爱热闹的专家也不要把自己当上帝,因为有知无知的听众,都有自己的心灵;让专家群体还有处在精英地位的人们,少一点张扬张狂和意气之争吧,一地鸡毛之后,打扫战场的,还得是我们。而此时,忙着做看客的我们会发现,碗里的黄花菜凉了。

    钱报网网友凌心园主:当年四位专家花了3天时间,鉴定了近千件文物,选出了600余件。假设四位专家每天工作12小时,那么平均下来每件文物的鉴定不过2分钟多点,这未免太过仓促。玩古玩的都知道,辨假容易鉴真难。只要发现一个漏洞就可以判断假文物,但确定真文物则需要把所有特征一一核对。所以,如此神速的鉴定,除非是这几位专家水平太高,否则难免令人质疑。

    钱报网网友hxl1964:鉴于目前一些所谓的“鉴宝”专家与“收藏家”往往有相关的利益牵连而作假的丑闻不时嚗光,专家“擅假”,公信力不断下滑难得民心。所以,“壶王”的来龙去脉的解释越公开透明越好。

    高路:此专家彼“砖家”,谁能告诉我这家那家的,究竟是姓“专”还是姓“砖”?有些专家表面上来头挺响、牌子很大,但背地里说不定只是个买卖鉴定书的贩子。连专家本身的权威性都缺少一个权威的认证机构,更遑论一个鉴定文物的权威机构了。权威不是凭空而来的,参与人要权威、过程也得权威,它总是建立在一系列权威的基础上,最后才有这文物真假鉴定的权威。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进入文化产业频道>>>>>

(责任编辑:王婉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