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壶王”的真假诚可贵 质疑精神的价值更高(图)

2011年08月23日 09:57   来源:红网   关东客

 

"杭州壶王"被质疑赝品 当年鉴定专家"有话要说"

 

    近日,故宫博物院研究员杨静荣,公开质疑杭州南宋官窑博物馆藏的“长沙窑人物贴塑大执壶”和“磁州窑白地黑花鼓”等文物为赝品。记者调查发现,馆方提供的文物鉴定书缺少一名专家签字。面对质疑,杭州南宋官窑博物馆称,将报请上级文物主管部门对“长沙窑人物贴塑大执壶”等一起征集的文物进行再次鉴定。(京华时报8月22日)

    面对杨静荣先生的公开质疑,杭州南宋官窑博物馆的回应也颇具理性:报请上级文物主管部门再次鉴定,这是一个可进可退的万全之策。如果再次鉴定壶王是真,那当然可以继续作“镇馆之宝”,如果壶王是假,那博物馆方完全可以将责任推给先前鉴定的专家,自己落个无辜的可怜角色。

    同一件文物,有的专家说是真,有的专家说是假,这种现象应该说属于正常。真理越辩越明,文物真假也是如此,当大多数专家的意见一致之时,文物的真假也就有了一个相对客观的评价,可前提是这些专家都能坚持自己的学术判断、客观公正地发表自己的意见。

    表面看,“壶王”的真假似乎是学术问题,与公众无关。但是在收藏热火朝天的今天,这种质疑却显得很有必要,尤其是杨静荣先生这样的公开质疑。艺术品市场的火热与民间收藏的升温,让鉴宝专家成为了热门职业。鉴宝专家们东奔西走,指点古玩的场景更是令人大呼惊奇。然而“伪专家”、“伪学者”泛滥,也是不争的事实。明明是明清的东西,非得说成是唐宋的,明明是赝品非得说是真品,“鉴定证书”只要掏钱,文物级别随便写,价钱随便定。从这个意义上讲,“壶王”的真假鉴定的真正意义是让那些真文物更真,假文物更假。

    质疑与被质疑,去伪存真,这本应是文物鉴定过程中的一种常态。比如曾经出现的曹操墓真假之辩。但是可怕的是,如今的质疑者往往会当做另类,成为不友好的角色。正因如此,才会屡屡出现专家们高度一致通过的现象。而这种没有争议的判断不但存在瑕疵,而且往往会出现弄巧成拙。“壶王”的真假,当然是公众期待解开的谜团,但这种对“壶王”质疑的精神恐怕是我们更应该看到的。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进入文化产业频道>>>>>

(责任编辑:王婉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