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投资主体不断涌现 文化产业基金唱响"春天里"_中国经济网——国家经济门户

新投资主体不断涌现 文化产业基金唱响"春天里"

投资新面孔频现 基金总量激增 政策强力助推
2011年02月22日 10:21   来源:SRC-71   郑洁 董昆 陈杰 焦剑

    政府产业基金联手专业团队 

    2010年12月22日,总规模达30亿元的湖南文化旅游产业投资基金在长沙正式成立,这是湖南省第一只文化旅游产业引导基金。湖南文化旅游产业基金是湖南省联合达晨创投、湖南高新投等机构共同组建,该基金采取定向私募运作模式募集,进行为期10年的封闭式管理。基金计划总规模为30亿元,三年内按3:4:3的比例分期到位,首期9亿元。 

 

    作为文化大省的湖南,此次基金的成立可谓姗姗来迟,在此之前,全国已有数个省市的文化基金相继面世,引发产业关注。为此,湖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蒋祖烜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表示,“文化湘军”发展有着自己独有的特色,而此次发行的基金也“与众不同”。 

 

    “基金最主要的目的就是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募集资金,但更为重要的是,在募集到资金以后,如何通过市场化的手段运作这些资金,并同时撬动更多社会资本参与。”蒋祖烜说,“因此,我们此次的基金采取专业化团队管理、市场化方式运作,真正让基金参与到市场中去,这是湖南文化旅游基金最大的特色。” 

 

    据蒋祖烜介绍,湖南文化旅游产业基金采取项目决策与管理分离的方式,即设立基金理事会作为项目投资最高决策机构,委托专业机构湖南达晨文化旅游创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由达晨创投和湖南高新投联合组建)实施市场化管理和运作。政府原则上不介入风险投资机构日常经营管理,不干预其正常的投资决策。据介绍,本只基金将由今年10月底正式加盟达晨创投的原汉能董事总经理赵小兵,与达晨创投副总裁胡德华共同管理。 

 

    而在投资领域方面,湖南文化旅游基金业有显著的特色。“湖南文化旅游基金面向全省所有文化产业领域,我们的团队会对省内文化项目进行严格筛选和审查,最终选择出最具市场价值的项目进行投资。”蒋祖烜表示,在相同的条件下,基金当然以省内的重点项目优先选择。 

 

    根据相关规划,湖南按区域特点确立了“一区(长沙)三带(京广线、潇湘流域、大湘西)四轮驱动(广电、出版、报业、娱乐)两翼齐飞(旅游、会展)”的文化产业战略布局。中投顾问发布的《2010-2015年湖南省文化产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显示,今后一个时期,湖南省将把文化产业作为重要的战略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来培育,重点抓好现代传媒业、新闻出版业、动漫业、文化娱乐业、文化旅游业五大产业。 

 

    “因此,基金的投资范围相当广泛,当前已经有若干项目在紧锣密鼓地准备阶段中,相信不久就会有正式投资的项目出炉。”蒋祖烜说。 

 

    300亿元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已经募集及拟设立的文化产业基金数额超过300亿元。 

 

    股权性投资尚属“少数派” 

 

    清科集团创始人倪正东告诉记者,目前国内文化领域就电影产业的市场化成熟度高,随着中国电影市场的进一步放开,尤其是允许社会、个人、外资资本进入电影制作与发行放映领域,使得资本市场对电影行业的关注度进一步提升。目前银行、VC、PE等机构纷纷介入制作和发行环节,资本市场的推动作用显现。以被业界熟知的IDG资本注入张艺谋执导的“鸟巢”版《图兰朵》以及电影《山楂树之恋》为例,说明资本目前主要集中在电影项目和电影制作层面,真正大规模的战略股权投资还没有出现。 

 

    国影投资基金是一只老牌的文化投资基金。国影目前正在参与两部电影的投资,一部是《航海者》,另外一部是《蜀之道》,而这两部电影有一个共同标签,即“国际合拍片”。国影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总裁王国伟直言,目前主要关注的是中外合拍片,这些都是为了降低基金投资的风险。 

 

    国际合拍片被基金钟爱,原因很简单。“资本是逐利的,合拍片肯定有海外市场,但是本土片海外市场的未知让很多基金的投资变得谨慎。”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文化金融中心副主任杨军表示。 

 

    杨军说道,基金的重点投向如果是电影、电视剧项目而不是影视公司股权或者院线公司,则其操盘人必将面临较大的市场风险,由此导致基金业绩较大的不确定性。基金投资不同于个别机构的零散性投资,它要按照向募集股东承诺的投资收益率来披露和报告,它要在一定周期内达到每年的收益率从而考虑每个项目给它带来的平均回报,如果说时间过长、可控性不强的话就很难吸引基金进行中长线投资。“个人投资的回报不需要向任何人交代,但是基金不同,它要靠上一期的业绩体现下一期的增长以及得到股东和投资人的认可。” 

 

    像国影、IDG等先行者,目前思路也有了转变。国影基金主要是投资项目,而为了规避风险,很多基金选择了投资影视公司股权。《山楂树之恋》的投资方名单有了IDG的影子,一部小制作的影片,凭借名导张艺谋的号召力,IDG尝试了单片投资,然而它的视线依旧在参与公司股权投资。“去年创业板的推广,很多基金现在都在做股权性投资,很多说要上市。被投资的公司上市之后基金往往有数十倍的收益,这样在电影上的投资自然就没有人了,投资电影的钱还是不多的,大家更倾向于投资公司的股权,目前基金仍然都比较短视,或者说对这一行业还缺乏了解和信心。”王国伟表示,目前想做股权性投资的基金仍在少数。 

 

    电影基金欲往海外盈利 

 

    从2002年起,票房平均每年以超过25%的幅度高速增长,2008年起增幅更是超过了30%。紧随电影产业的蓬勃,市场中也呈现出多主体踊跃投资的新局面,从2002年只有几十家投资主体,发展为2008年的超过300家。 

 

    “全面升级”用于形容2009年的电影市场再贴切不过了。当年电影票房达到62亿元,全国有13座城市年度票房超过亿元,截至2009年底全国电影院线共有37条。2009年,中国内地观影人次位居全球第二,电影票房收入位居全球第九,银幕数量位居全球第四,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电影大国。 

 

    “百亿票房”成为2010年中国电影市场的标志。也是在这一年,大家在关注电影产业中的“资金涌动”。自2009年起,风险投资已成为支持中国电影业成长的一股新兴力量,它们的迅速崛起受到业界广泛关注。 

 

    有数据显示,2005年至2009年中国电影产业共发生私募股权投资事件28起,平均单笔投资金额为985万美元。 

 

    然而,已有先行者开始警惕投资的“虚热”,并及时调整着自己的盈利之路。三年前,王国伟正式涉足基金投资影视产业,对于现在国内有多少基金在投资电影,他虽不清楚确切的数字,但是认为,“很多资金都在不断地涌入电影市场,去年是电影投资热度比较大的一年,甚至有些虚热,投资电影的力度已经超过票房增长的速度,可以看出,现在投资电影不是一个很好的时机,但是三年前确实不错”。 

 

    同时他表示,国内现在也有一些基金想投资海外的电影,“美国因受金融危机影响,导致好莱坞投资力度不足,很多机构在对待像电影这种高风险的投资上已经做出一些调整,国内基金有可能向国外发展”。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进入文化产业频道>>>>>

(责任编辑:张晓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