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长春:切实加强对文化产品创作生产的引导_中国经济网——国家经济门户

李长春:切实加强对文化产品创作生产的引导

2010年12月17日 13:06   来源:人民日报   

    六是要营造有利于文化创新、使优秀文化产品竞相涌现的良好环境。要坚持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充分发扬艺术民主和学术民主,提倡不同形式和风格的自由发展,提倡不同观点和学派的充分讨论,提倡不同种类和业态的积极创新,鼓励探索,扶持原创,宽容失败,着力营造积极健康、宽松和谐的氛围,最大限度地焕发广大文化工作者的创造活力。要处理好高雅与通俗的关系、继承与创新的关系、普及与提高的关系,兼顾大众需求与小众需求,使不同流派相得益彰、不同受众各得其所,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 

    多出优秀人才特别是名家大师,就是要培养更多德艺双馨、为人民群众认可和欢迎、为广大文艺工作者敬重和学习的文艺家。德艺双馨是对文艺家的品格、成就、贡献和社会影响的最高评价,是文化艺术工作者孜孜以求、毕生为之奋斗的至高荣誉。德,就是个人品德、职业道德、价值取向、社会信誉,以及理想信念、思想境界、精神追求等,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集中体现,是文化艺术工作者立身处世之根、人格魅力之本。艺,就是艺术才华、艺术能力、艺术思想、艺术风格、艺术境界等,是艺术造诣的集中展现,是文化艺术工作者成就事业之基、艺术魅力之源。德与艺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人品决定艺品,立艺先要立德;唯有德艺双馨,才能使高尚的人品和高超的艺品相得益彰、行之久远。德艺双馨是人品和艺品的有机统一,是文艺家用人生实践和艺术实践铸就的,是历史和人民给予的客观评价。培养德艺双馨、深受人民群众欢迎和喜爱的文艺家,要着力在这样几个方面下功夫: 

    一是要激励广大文艺工作者热爱党、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祖国。要通过组织文艺工作者到革命圣地、改革开放前沿、抗震救灾恢复重建现场实地体验和采风等方式,引导大家深入了解国情,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的革命、建设、改革开放史,不断增进对党、对人民、对国家的感情,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积极投身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伟大进程,热情讴歌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进程中创造的辉煌业绩,热情讴歌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在人民的历史创造中进行文化的创造,在推动社会的进步中成就自己的艺术辉煌。 

    二是要激励广大文艺工作者加强学习、丰富知识。要勤于学习、善于学习,不断丰富知识积累,更新知识结构。既要向书本学习,广泛涉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科技、法律、历史等方面的知识,学习互联网等新媒体知识,学习继承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学习借鉴世界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又要向实践和群众学习,注重了解和掌握人民群众的鲜活语言和无穷智慧,学习来源于现实生活的一切生动知识,不断打牢知识根底,为创作出具有厚重历史积淀、丰富知识内涵和鲜明时代特色的优秀作品奠定坚实基础。 

    三是要激励广大文艺工作者树立精品意识,心无旁骛、潜心创作。要树立十年磨一剑的精神,树立成就一番伟业的雄心,克服浮躁心态,克服急功近利,耐得住寂寞,坐得住冷板凳,精雕细琢、反复打磨,不断挖掘作品的深刻主题,不断丰富作品的表现力,不断提升作品的艺术境界,使自己的作品真正经得起历史和人民的检验。要始终保持创新的勇气和激情,不断攀登艺术高峰,在继承传统中开辟新风,在博采百家中创造辉煌,以更多精美的优秀作品赞美时代、歌颂生活、服务人民。 

    四是要激励广大文艺工作者加强思想道德修养。要树立人品重于文品、立德先于立言的观念,把思想道德修养作为立身和创作之本,追求积极的人生态度,陶冶高尚人格,培养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充分认识肩负的社会责任和作品的社会效果,多表现真善美的主题,多创作给人以深刻启迪和审美享受的隽永之作,努力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和作品的艺术魅力吸引和打动广大读者和观众,无愧于人类灵魂工程师的美誉。

    五是要建立健全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体制机制。要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坚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从政治上、生活上、创作上关心广大文艺工作者,为他们深入实际、深入生活、深入群众创造条件,加大对有发展潜力的中青年文艺工作者的培养力度,抓紧研究制定设立国家荣誉制度、对有突出贡献的文艺工作者进行奖励的相关办法,加快建立完善有利于优秀人才健康成长和脱颖而出的体制机制,真正形成人才辈出、各领风骚的生动局面。要充分发挥各方面人才的积极作用,既要调动好专业文艺工作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也要加强与业余作家、网络作家等各方面人才的联系,在评奖、职称评定、培训、资助等方面一视同仁,把他们团结和凝聚在党的周围,各尽其能、各展所长。 

    引导社会、教育人民、推动发展是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功能,是优秀文化产品的根本价值所在,是广大文化工作者必须担负的社会责任。引导社会,就是要求文化产品的创作生产必须紧跟时代步伐,反映社会发展要求,大力弘扬一切有利于发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思想和精神,弘扬一切有利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思想和精神,弘扬一切有利于民族团结、社会进步、人民幸福的思想和精神,弘扬一切有利于用诚实劳动争取美好生活的思想和精神,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抵御腐朽文化,坚决反对低俗之风,推动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信念、核心价值观念、社会主义道德规范和良好文明风尚,引领社会发展方向。教育人民,就是要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把积极的人生追求、高尚的情感境界、健康的生活情趣传递给人民,让人们在美的享受中增长知识、愉悦身心、受到鼓舞、得到陶冶、获得启迪,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使广大干部群众始终保持昂扬向上、锐意进取的精神状态。推动发展,就是要通过优秀文化产品凝聚力量,鼓舞斗志,激励人们增强改革创新意识和加快发展的责任感、使命感,积极投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伟大实践;就是要通过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就是要通过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增加文化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为推动科学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做出贡献。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然伴随着中华文化的繁荣兴盛,当今时代是一个需要也能够产生传世之作和名家大师的时代。我们一定要顺应时代发展要求,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把加强对文化产品创作生产的引导贯穿于文化建设和文化体制改革的全过程,努力创作生产更多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历史、无愧于人民的文化精品,培养造就更多德艺双馨、深受人民群众欢迎和喜爱的优秀人才,最大限度发挥文化引导社会、教育人民、推动发展的功能,更好地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本文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2010年8月27日在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体制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编制工作调研座谈会讲话的部分内容。)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进入文化产业频道>>>>>

(责任编辑:张晓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