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7月,重庆市委、市政府作出了“发展创意产业,打造时尚之都”的工作部署,6年来,全市各级部门通力配合,整合优势资源,通过完善工作机制、培育创意基地、建设重点项目、举办大型活动、开展合作交流等措施,全市创意产业发展势头良好,取得显着成效:2011年,预计全市创意产业实现增加值420亿元,同比增长20%,是2006年的2.9倍。但是,重庆并不满足于眼前的成绩,重庆发展创意产业的脚步将更加坚实
昨天,京津沪渝台创意产业联席会议在重庆召开,会议取得了丰硕成果签署《京津沪渝台创意设计产业发展合作重庆宣言》、《共同打造中国西部国际设计之都的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两岸品牌要素交易中心战略合作备忘录》。
不久前,市委、市政府下发了《关于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加快建设长江上游技术创新中心的意见》(简称“创新11条”)重庆的经济增长正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进入到创新驱动的战略阶段。
无论是老工业基地,汽车名城、摩托车之都,还是全球最大的笔电基地……一直以来,“重庆制造”蜚声海外,然而,当创新成为这个城市发展的新引擎,将为她注入怎样的活力?
来自重庆市经信委的数据显示:
2011年,预计全市创意产业实现增加值420亿元,同比增长20%,是2006年的2.9倍;
全市创意产业实体达到2.3万多家,同比增长24%,是2006年的3.7倍;
创意产业从业人员达到33万人,同比增长10%,是2006的2.9倍;
目前市级创意产业基地总数达到40个,其中6个获得国家级基地称号,入驻企业4349家,全市培育建成100亿基地1个、5亿至10亿级基地4个。
此外,我市以工业设计为主的研发设计产业加速启动;动漫产业异军突起,连续6年在西部原创动画生产数量上排名第一;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迈入“百亿”行列,洪崖洞、巴国城等被国家文化部授予“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称号;时尚消费繁荣活跃,城市主要商圈集聚效应不断增强;国际啤酒节、园博会等时尚活动风生水起。
艰难起步、迅速成长,带给重庆日新月异变化的创意产业正进入高速发展的快车道。
营造环境打基础
2006年,在借鉴发达国家和国内发达地区经验的基础上,结合重庆产业发展基础和趋势,重庆市将创意产业分为研发设计、软件设计、建筑设计、文化传媒、咨询策划和时尚消费6个大类,35个中类和49个小类。
当年,我市就成立了由市委常委、时任常务副市长黄奇帆任组长,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何事忠,市政府副市长谢小军为副组长的创意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市创意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市创意办”)设在市经信委。
同时,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重庆创意产业的意见》、《重庆市创意产业基地(园区)认定暂行办法》、《重庆市鼓励和扶持动漫产业发展实施办法》、《关于加快我市软件及信息服务外包产业发展暂行规定》。
从2007年起,市政府每年设立了2000万元的创意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到目前为止,已经累计扶持重点项目200多个。
市经信委有关负责人表示,就在2006年,市委、市政府还审议通过了《重庆市创意产业“十一五”发展规划》,对全市创意产业发展进行了准确定位,明确了我市发展方向、发展原则、目标任务及政策措施。目前,我市正修改完善《重庆市创意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一系列的政策措施为我市创意产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环境,打下了坚实基础。
培育基地出成效
6年来,我市共培育40个创意产业基地,建成了100亿级基地1个、10亿级基地2个、5亿级基地2个。
其中视美动漫教学研发基地被国家广电总局授予“国家级动画产业基地”称号;海王星科技大厦被科技部授予“国家火炬计划软件产业基地”称号;五里店工业设计中心被国家知识产权局授予“国家工业设计知识产权试点园区”称号;洪崖洞、巴国城被国家文化部授予“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称号;重庆港鑫创意产业园被国家建设部、中国建筑装饰协会授予“全国建筑装饰行业产业化实验基地”称号。我市创意产业基地在创意产业发展中起到了较好的示范带动作用,在国内也产生了一定影响。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进入文化产业频道>>>>>
(责任编辑:杜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