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皮尔伯格守旧与创新 被好莱坞 丁丁迷们买账吗?_中国经济网——国家经济门户

斯皮尔伯格守旧与创新 被好莱坞 丁丁迷们买账吗?

2011年11月25日 11:34   来源:精品购物指南   

被好莱坞后丁丁迷们还买账吗?


    从杰克逊制作的“同人”片段中,丁丁迷们已经发现了惊喜,这位“6岁就开始看丁丁”的骨灰粉扮演的阿道克船长,与连环画和最后的成片中非常相似。更何况,杰克逊有全世界最顶尖的特效团队,他们使用的“动作、表情捕捉技术”可以完全抛开场景的局限,直接把真人演员的表演剥离出来,移植到任何时空之中。在影片最精彩的段落,北非集市争夺战中,斯皮尔伯格运用非凡的想象力,同时又相当复杂的手法,完成了一个几乎在实景拍摄中无法实现的“一镜到底”的高潮。丁丁、白雪、船长、萨卡林,以及他养的那只猎鹰,在整个空间中不断地穿梭、交接,用各种高难度、夸张至极,却又可以解释的巧合,在焦距中捕捉那几张标有宝藏线索的纸片。“这是个伟大的冒险,角色令人着迷,充满了幽默的元素。人物关系紧密,随着情节不断丰富。而动作场面,则是我在《夺宝奇兵》之后拍摄过的最多的一次。”斯皮尔伯格把自己最拿手的传统拍摄手法,几乎全都融入到这部影片中,甚至不忘向各种经典桥段致敬,其中包括他本人的得意之作:那段阿道克船长和丁丁骑摩托,反开火箭炮的笑场,可以说就是当年琼斯父子戏的翻版;而阿道克爵士和红色拉克姆的大海战,则不可避免地被拿来与《加勒比海盗》作比较。

 

被好莱坞后丁丁迷们还买账吗?


    “我要兼顾如今的观众,既有成年人,也有儿童。我和彼得经常会换位思考:假如埃尔热本人来做导演,他会怎么处理呢?”作为一个特别有想法的导演和制片人,斯皮尔伯格必须在自我突破和尊重原著的两难问题上作出抉择,他选择了折中的方式:在前半段及人物设置上遵循原著,在后半段和技术运用上追寻新意。于是影片中的丁丁在与船长邂逅前,一直在完成一个老式的欧洲侦破故事,节奏缓慢冗长,对话多信息量大,让习惯了好莱坞节奏的人不适应。而到了后期,动作场景一个接着一个,丝毫不留喘息的机会,在波澜延绵的配乐下,一关接一关地收集“宝船”,与敌人搏斗,直至最后揭晓宝藏所在地。“丁丁就像007詹姆斯·邦德,作为一个精力充沛的英雄形象出现,有助于弥补一下欧洲已经衰退的名望。就像爱丽丝那样,丁丁活在一个充满了阴谋家、嗜酒狂、古怪天才和吹牛白痴的世界里,保持着睿智的头脑。你可以把丁丁看做是从一个小国诞生的梦想,借助于法国和德国两个宽大的肩膀,凭借自己的进取心和创造力走进阳光大道。”这就是斯皮尔伯格对于丁丁的理解,难怪影片中既有大量的动作、爆炸场面,也会有阴谋论的宿命矛盾。虽然这些元素在原著连环画中只是点缀,埃尔热真正打动读者的,并非丁丁无所不能的技巧知识,而是他那颗包容与理解的博爱之心。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进入文化产业频道>>>>>

(责任编辑:王婉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