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霸州市十四年保持文化活力的奥秘_中国经济网——国家经济门户

河北省霸州市十四年保持文化活力的奥秘

2010年12月17日 10:44   来源:光明日报   


    绵延不绝的文化活水

    霸州市在文化建设中,既立足自身实际,又积极开拓创新,通过一系列举措,为文化的持续发展不断注入新的动力。

     1.规划制定科学化

    霸州市从谋划文化发展的第一天起就意识到,只有在深入研究和把握本地区文化内涵的基础上科学规划,才能从根本上保障文化建设的效果和效率。首先,坚持把系统研究作为制定文化发展规划的基础。采取纵向研究和横向研究相结合的思路,充分把握霸州文化的历史脉络与时代特征,系统总结传统地域文化的生成和影响;同时,把文化建设放在霸州未来发展的大盘子里,分析文化与本地区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辩证关系,遵循文化与经济社会发展互动规律,加快文化生产力物化进程。其次,细化一整套文化建设的目标体系和系统规划。2006年以来,先后制定了“十一五”文化发展的专项规划和《关于文化名城建设的实施意见》、《文化名城建设工作推进方案》等一系列文件,确立了“农村、城市、历史、精品、社区、校园、体育、企业、网络、旅游”等十大文化建设体系和“十大精品文化工程”,形成了每年一推动、两年一节点、五年大提升的工作步骤。这些,使文化发展的目标更加细化,措施更加具体,兼具前瞻性和可操作性,从制度上保障了文化建设的科学推进。

     2.设施建设精品化

    在多年实践中,霸州市明确了以精品文化设施建设为载体,带动提升地区文化发展整体水平的思路。一方面,以制度保障投入。据统计,从1996年以来,在总投资23亿元的精品文化设施建设中,政府财政投入20.7亿元,占总投入的90%以上;先后建成华夏民间收藏馆、益津书院、图书馆、乒乓球馆、游泳馆、胜芳古镇、广电中心等“十三大精品文化设施”;在基层,已建成15个乡镇文化站,189个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网点,80%以上的村街建有农村书屋,村村都有文化大院,初步形成了文化设施遍布城乡、基础工程争相辉映的局面。另一方面,创新资源利用模式,不断完善充实精品设施。霸州市不仅注重挖掘利用域内文化资源,整合包装建设了李少春纪念馆和大剧院、荣高棠纪念馆;而且坚持不求所有,但求所在,通过引进域外文化资源,充实、完善精品文化设施:在华夏民间收藏馆预留空间作民间收藏,引进了自行车博物馆、书画收藏馆等。在此基础上,积极拓展功能,充盈文化设施的品牌内涵,让文化设施成为吸引百姓的鲜活体。目前,李少春大剧院已成为全国六大京剧艺术展演基地之一;李少春纪念馆被命名为河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9年,自行车博物馆被国家正式命名为“中国自行车博物馆”。

     3.活动组织品牌化

    霸州市抓住关键点,提高精品度,推出了一系列享誉全国的文化品牌,成为近年来文化建设的重要抓手。一是以“文化艺术节”为窗口,打造开放兼容的霸州文化。2006年以来,本着“创国家级品牌、造国际性影响”的宗旨,围绕“四乡一镇”,每两年举办一届主题鲜明的文化艺术节,截至2010年,已成功举办三届,充分展示了霸州文化魅力。二是以“月月唱大戏”、“周末小剧场”、“天天办展览”等活动为载体,形成独具特色的霸州文化。2006年3月正式启动“月月唱大戏”活动;开办周末小剧场,吸引了全国各地票友7000余人次登台献艺;依托益津书院,打造书画艺术展示平台,同时建立老年书画爱好者活动中心、青少年爱好者双休日艺校、国学教育推广中心,使益津书院成为高规格、多功能的市民学堂;同时,该市还先后组织承办了国际京剧票友大会、中国作协诗刊社全国诗歌笔会、全国中青年“回顾印象”中国画学术展等一系列品牌活动。三是以非物质遗产保护为突破,通过组织活动挖掘传承悠久的霸州文化。广泛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和保护工作,共搜集了280个非遗项目,成功申报国家级非遗项目4项、省级4项,保证了霸州优秀文化遗产的传承。

     4.机制保障长效化

    霸州市合理运用领导分包、政策扶持、市场调节、督导考核等手段,持续推动文化建设步入常态化、一体化、规范化运行轨道。一是建立分包联动机制。按照文化名城建设总体框架要求,建立“三级分包、三级联动”机制,形成了市、乡(镇)、村(街)全面推动文化建设的合力。二是落实政策引导。制定出台了投资优惠、奖励扶持等办法,对投资亿元以上的文化产业项目,采取“一事一议”政策。对民间文化培训机构实行“两不一给”(即不收税、不收费、给补贴)政策。三是探索多元投入。在将重点文化设施、公益性文化服务列入财政预算,并在每年增加财政投入的基础上,设立文化发展基金,发挥引导作用,积极吸引域内外企业投资文化设施建设,中华戏曲大观园、国际温泉公园等开发项目全部依靠民间资本投入。四是施行绩效考核。对文化建设实行定期督导、全程跟踪、年终评估;要求各级各部门把工作任务分阶段、分步骤量化,并分解落实到具体的责任人头上,所有工作均采取销号制抓落实,并纳入乡科级领导班子考核体系,保证执行力。

     5.产业扩张聚集化

    产业发展的兴旺态势同样是霸州市推进文化建设的重要着力点。一方面,找准文化产业发展的切入点,挖掘、包装、整合自身资源,做大做强优势文化产业,全面发展下游产业、周边产业、关联产业,推动文化产业链的延伸,形成文化产业扩张聚集的积极态势。另一方面,严格落实国家、省、市文化产业政策,设立专项发展基金,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促进民间资本加速流向文化产业,提高文化产业发展的组织化程度,突破区域界限,发展文化块状经济,促进城乡文化产业协调发展。霸州先后建成了三个国家级旅游景区,将华夏民间收藏馆、胜芳古镇、龙泉寺、李少春纪念馆等景点景区纳入京津冀名胜风景休闲旅游产品系列,整合推出了六条文化旅游线路,年接待游客突破50万人次。引进投资60亿元的吉利集团霸州产业基地项目,建成后将成为华北地区唯一的赛(试)车场地。2009年,组建海润乒乓球俱乐部,并连续两年承办中国乒乓球俱乐部超级联赛霸州站赛事,成为全国唯一具有中国乒超联赛俱乐部的县级市。扬芬港工业园已成为中国北方最大的西洋乐器生产基地,年产西洋乐器达到30万件,98%的产品销往国外,在北京奥运会和国庆60周年阅兵庆典上有320套中音号乐器由霸州企业提供。目前,占地面积达3000亩的中国北方乐器城项目已落户霸州。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进入文化产业频道>>>>>

(责任编辑:张晓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