彧元堂传拓:古老的“复印”技术

2020年10月16日 08:27    来源:北京日报    白波

  当眼前出现喜爱或难得一见的场景,今天的人们大多会第一时间拿出手机拍照记录。但在久远的古代,既无照相机,又无复印机,如何将有价值的图像原封不动地保存下来呢?

  靠的就是传拓。

  沧州的彧元堂传拓技艺河北省级非遗传承人刘世涛专门从事传拓工作已近30年。他告诉记者,历史上很多著名的碑刻都是请当时的书法名家题写,称为书丹;再请勒石高手刻成,这种碑刻“下真迹一等”,也极具价值。传拓技艺使其能够广泛传播,也使人们对在临摹经典书法作品时更加便捷。传拓作品为拓本,一般被称为拓片。

  “不光碑刻,金属器物上的铭文,器物本身的器型,汉代画像石,汉砖、瓦当图案,还有钱币等等,都可以成为传拓的对象。”刘世涛说。

  “拓片多是对实物进行操作的,本身也很珍贵。历代收藏家都很重视旧拓本,现有的旧拓本大都是各大博物馆里的珍贵文物。”刘世涛介绍,在经历了元、明两代的衰颓后,金石学在清代迅猛发展,成为显学。

  刘世涛出身于沧州沧县的一个书香门第,祖传的传拓技艺传到他已是第四代。从小被家庭浓厚的文化氛围所熏陶,除了传拓技艺,刘世涛对书画、篆刻、诗词、楹联、陶刻等传统技艺都有造诣,如今的他是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也是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楹联学会会员、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集诸多头衔于一身,朋友说他的作品是“六艺合一”。

  凭借多年的努力钻研和开拓,刘世涛的彧元堂传拓技艺在2016年底跻身河北省级非遗。在做好技艺传承的同时,刘世涛不忘以艺术回馈社会、服务家乡。2006年,刘世涛在老师张之的带领下,协助完成了沧州大运河碑廊的碑刻拓制工作。2011年至2013年,刘世涛共为沧州市政府制作了包含汉砖文、瓦当文及紫砂壶陶刻在内的拓片礼品7000余件。

  他说:“传统的传拓技法并不复杂,但要拓出一张好的作品,对拓者的书画功底、历史文化积淀、考古素养都有很高的要求。通过多年的实践,我发现传拓不仅是一项技艺,不仅是一个‘复制’的过程,也是一门再创造的艺术。拓者在操作中会做艺术加工,融入自己的想法,进行再创作。像全形拓、全角拓、器物拓,都很复杂,需要考虑很多细节的拓法。我的老师马国庆先生创立了‘立体拓’体系,把传拓技艺推向一个新高度。”

  搞了半辈子传统文化技艺,对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面对的传承困境,刘世涛感触尤深:“现代社会的节奏和来自古人的文化元素‘合不上拍’,我们的生活充斥着太多的干扰了。”

  但他也强调,在困境面前,重要的是信念和担当。“文化都讲究是复兴和回归的,人类历史上有数不清的这样的先例。相信凭借我们的努力,会有更多人喜欢上传统文化,热爱传统文化。中华文明之所以光辉灿烂,传承是根脉。”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进入文化产业频道>>>>>

(责任编辑: 郭博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