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活古典文化 要注重翻新方式

2018年01月11日 08:48    来源: 深圳商报     韩浩月

  原标题:激活古典文化,要注重翻新方式

  日前,有媒体报道敦煌将与某互联网企业合作的消息,未来人们可以利用AR、VR技术远程参观莫高窟,可以在某爆款游戏中,使用飞天皮肤,还可以看到大量以敦煌为主题的动漫作品。

  敦煌对于中国来说,是个伟大的名字。和一些地方最珍贵的文物通常保存于该地首府的博物馆不同,敦煌最珍贵的文物与文化,是无法保存在博物馆里的,“西出阳关无故人”所说的阳关,曾遍地都是古董,版筑墙基遗址的测量面积达一万平方米,“古董滩”因地面曾暴露大量汉代文物、如铜箭头、古币、石磨、陶盅而得名,当地人曾有“去了古董滩,绝不空手还”的说法。

  莫高窟和阳关搬不进博物馆,同样,雅丹国家地质公园也搬不进博物馆,那些规模巨大的风蚀垄岗、风蚀塔、风蚀墙,有着几千万年甚至上亿年的历史,这注定了想要感受真正的敦煌,只能像个苦行僧那样亲往拜访。敦煌的文化地位,也得到了国人的公认,但想到敦煌,除了会想到去年十一期间排队在鸣沙山骑骆驼、把骆驼累趴下了的游人,有关敦煌的新闻,单调而重复,敦煌厚重的文化内涵,并没有在互联网时代搅动起来。消费敦煌,根本不应该简单地去那里一次走马观花,而是要让敦煌成为一个被人天天谈起、时时使用的文化符号,这个符号的反复提及,不仅能强化人们的文化自豪,更能使得敦煌承载起国家文化输出任务,成为展示中华文明的名片。

  美国使用电影的方式,来讲述他们的文化与历史,在电影《国家宝藏》中,有关于圣殿骑士财宝的历史传说,有美国开国元勋们使用过的密码,还有美元上面印制的神秘符号,一部影片看遍美国最著名的景点,了解改变美国的诸多事件。美国的宝藏电影已经形成一个成熟的类型,比如《危险宝藏》《所罗门王的宝藏》《夺宝奇兵》《古墓丽影》等……这些电影,除了有很高的欣赏价值,也很容易融入价值感,会使观众得到娱乐、文化、价值观三个层面的包围。

  央视去年底推出的《国家宝藏》,形式新颖、制作严谨、推介的国宝级文物令人大开眼界。节目之所以受欢迎,除了观众能感受到节目的用心之外,更多还是因为它迎合了人们想要了解国家文化、激发自豪感的潜在心理需求。当然,央视也摒弃了以往制作文化节目的枯燥与乏味,为节目内在注入了一些活泼、灵动的元素,这些元素,恰是文化翻新的要义所在。

  文化翻新是件复杂而系统的工程,这项工作的基础是尊重历史、尊重文化,关键是要做到古今结合、了解现代人的媒介诉求,从视觉到心理,为受众提供多角度切入点。在工作过程中,执行者还要拥有多元的文化视角与信息综合能力,最终呈现出一种或多种外在具有强大亲和力、内在充满丰沛文化意味的产品,才能实现多方共赢。

  文化的价值在于使用,只有使用才是传承的最好方式。传统节日日渐式微,是因为我们没法在这些节日中获取更多的乐趣与意义。传统习俗的日渐凋敝,是因为这些习俗没能随着时代的变迁而进入潮流当头。

  建一座大房子,把我们的文化瑰宝放进去,再用玻璃罩子罩起来,这是一种文化保护方式。但这样的保护,除了可以维护文物的昂贵价值之外,也会逐渐让后来的年轻人与之产生距离,寄托在这些文物身上的文化因子,也会逐渐沉寂。

  激活古典文化,需要大胆一些,这种大胆不是冒犯,更不是破坏,而是让老祖宗留下的文化遗产,能够真真切切地进入我们的生活,成为我们的精神必需品,与我们亲密无间。

  中国古典文化的宝藏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仅仅一个敦煌,就足以衍生电影、游戏、动漫、文化创意产品等一个完整的产业链。想想我们还有万众瞩目的长城、西安的兵马俑、成都的三星堆文明……这些都是有待开发的宝藏,之所以一直到现在,这些“宝藏”的主要功能还仅体现于旅游,是因为我们一直没有找到激活古典文化的正确方式,或者说,正确方式找到了,只是缺乏落实的胆量与勇气。

  当用户们每天看的动漫、玩的游戏、观看的AR/VR内容,不约而同地出现敦煌元素时,则是验证古典文化在当下活力如何的时刻。结合当下中国文化娱乐产品消费者的心态,已经可以确信,以文化自豪为驱动力的泛娱乐产品,将会迎来最好的时代。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进入文化产业频道>>>>>

(责任编辑: 邵希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