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收藏家近百面古代青铜镜将重返中国_中国经济网——国家经济门户

美国收藏家近百面古代青铜镜将重返中国

2011年12月09日 09:10   来源:中国新闻网   毛建军 吕冬


    这些青铜镜通常是由粘土磨具铸成,工匠将其中一面打磨成镜面,而后在镜子的背面充分发挥他们丰富的艺术创造力以及极其高超的手工技艺。据李関德霞介绍,早期的青铜镜花纹较为简单,是直接在镜子的背面雕刻出来的。而到了后来,工匠们发现各种金属在合金中的比例不同会使合金具有不一样的质地和反光度。含锡较多的合金反射效果好,适于做镜面,而含铜较多的合金质地更为柔软,适于在上面进行雕琢。因此到了汉朝就出现了“双层镜”,即由两面质地不同合金组成的青铜镜,镜面的映射效果更好,而反面由于合金质地柔软,雕琢在上面的花纹图案也就变得更为精致复杂。

    青铜镜背面的花纹随着时间的推移也有着各种各样的变化,齐家文化时期的青铜镜背面花纹较为简单,到了汉代,镜子的背面开始出现了几何图案,这些图案设计的灵感或者源于当时汉代丝绸上的花纹。科特森还特意提供了一些汉代丝绸的藏品与青铜镜共同展出,以便参观者进行比较。到了隋唐时期,镜子背面开始出现十二生肖、五岳四海等图案。而随着唐朝与西域和海外频繁的贸易往来,一些外来的艺术设计理念也反映到青铜镜上,其中包括葡萄藤,花草以及复杂的回纹样式。元代以后的青铜镜开始出现仿古的风潮,镜子背面的设计有模仿唐朝以前青铜镜的痕迹。

    谈到为什么要将他60年来搜集的青铜镜送回中国,科特森先生说,自己一向都认为名贵的历史文物最终都应该回归到它们一开始被创造出来的地方。他认为只有这样才算是完成了艺术创造、学术研究和公众欣赏的完美回归。

    科特森为青铜镜重返中国的目的地选定在上海博物馆。在他看来,上海博物馆是世界一流的文化机构,他对上海博物馆多年来在公共教育方面的努力表示赞赏。他相信博物馆的工作人员会精心安排相应的展览,让更多的中国人能够欣赏到这些青铜镜的艺术魅力。

    上海博物馆副馆长陈昆仑表示,部分由科特森先生收藏的青铜镜甚至在现有关于青铜镜研究的资料中尚未出现,因此具有很高的收藏和研究价值。陈昆仑馆长透露,科特森先生早在两年前就已经同上海博物馆接触,考虑将自己收藏的青铜器捐献给该博物馆,希望通过此举来表达他长久以来所秉持的理念,即各国流散在世界各地的珍贵文物最终都应该回到它们原来的国家去。

    陈昆仑馆长说,上海博物馆明年将迎来建馆60周年。届时,博物馆将举行盛大的捐赠仪式,并邀请科特森基金会和中国国家文物局共同参与。所有捐赠的青铜镜都将长期在馆内陈列。同时博物馆将邀请全球青铜镜专家和学者前来进一步对这些文物进行研究。(完)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进入文化产业频道>>>>>

(责任编辑:杜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