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不下来的3D脚步 动画片真的需要3D吗?(图)_中国经济网——国家经济门户

停不下来的3D脚步 动画片真的需要3D吗?(图)

2011年11月22日 15:26   来源:中国经济网综合   

    大量动画运用3D特效,在一味炫技的同时,是否考虑过视力还在发育阶段的孩子们?他们在不间断的强烈视觉冲击下,也许获得的并不是快乐,而是一双疲劳的眼睛。 


    戴上3D眼镜“大闹天宫”会不会更显老气 


    为玩特效还是为挣钱?恐怕“幼儿不宜” 


    除了动画、怀旧的噱头外,《丁丁历险记》逼真的3D技术效果也令不少观众瞠目结舌:“丁丁太像真人了,我都看见他的睫毛了。”一切物体仿佛近在眼前,3D技术的确带来了全新的观影体验。但连续100多分钟的3D镜头,会让人看得头晕眼花,再加上影院的3D眼镜模糊,亮度不够,每看一段时间,眼睛就会干涩酸痛。所以《丁丁历险记》大量运用3D特效,在一味炫技的同时,是否考虑过视力还在发育阶段的孩子们?他们在不间断的视觉冲击下,也许获得的并不是快乐,而是一双疲劳的眼睛。 【详细】

    近闻《大闹天宫》已制作3D版并将于春节档上映,喜忧参半。


    五十年前的经典国产动画片借助新技术银幕重获新生,老观众旧梦重温,新观众大开眼界,此为喜;十年来中国电影产业井喷式大发展,唯独国产动画片踏步不前,鲜有佳作,无论艺术还是技术都与国际领先水准渐行渐远,如今竟要靠翻炒半世纪前的旧作吸引眼球,此为忧。好莱坞虽然也有二维动画制作3D版本的计划,比如《玩具总动员》,但那毕竟只是16年前的电影;而且作为世界上第一部全部由电脑特技制作的动画片,《玩具总动员》无论在素材还原还是视听语言上,都有先天优势。反观诞生于1961-1964年的《大闹天宫》,它借鉴了很多国画技巧,其2D影像固然美轮美奂,但是人物造型、透视、色彩以及镜头运动,都与今天的3D电影大异其趣。 【详细】
    
    有专家提醒:过于炫目的画面、快速切换的镜头,很容易对孩子特别是幼儿造成信息输入过度,迫使大脑“过载”,弄得他们很累很烦。


    “这不是熊猫阿宝!爸爸我们快点回家去吧!”一个喜欢动画的爸爸,带着刚上幼儿园的孩子去看3D版《功夫熊猫2》,谁知开场不久,小朋友就坐不住了。孩子在家看影碟,喜欢上了熊猫阿宝;现在坐到大银幕前,“被上了技术手段”―――3D视觉+数字立体声音效,搞得他眼花缭乱、惊心动魄,迅速吃不消了。


    电影大片盯上了孩子。孩子可做诱饵,连带着把大人也钓进电影院,一下卖掉两三张票。但心理学学者的分析值得父母关注:“快节奏”的动漫视听,恐怕并不能让孩子开心、放松,反而会弄得他们很累很烦,甚至可能对幼儿造成伤害。 【详细】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进入文化产业频道>>>>>

(责任编辑:张晓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