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背景 第三极书局、风入松书店、光合作用书房……不到两年时间里,这些在北京乃至全国都有很大影响力的民营实体书店都陷入了经营危机。第三极书局亏损关张,风入松书店无奈停业,光合作用书房遭供货商哄抢。民营实体书店遭受的经营危机引起了人们持续的热议和反思,其中也折射出了一些法律问题。
书店欠款无法执行
上下游均遭受损失
与书店打交道最多的一是上游的出版社等供货商,二是下游的广大读者,书店的经营危机自然会对读者和供货商产生影响。第三极书局停业前后,多家出版社、图书公司到法院向经营第三极书局的公司提起诉讼,要求支付拖欠的货款。
第三极书局拖欠的货款从几万元到几十万元不等,取得胜诉判决的部分供货商向法院申请了强制执行。但停业之后,第三极书局已经没有足够的财产来偿还欠款,供货商的货款实际上难以执行到位。
法院粗略统计,到目前为止,第三极书局无法偿付的货款有100余万元。这些货款现在成了硬生生的损失,出版社、图书公司等供货商也是十分无奈。同样的情况也出现在经营风入松书店的图书公司身上,停业后的风入松书店也没有足够的财产可以用来偿还出版社的书款。
而对于书店的下游,也就是广大读者来说,一旦书店停业,书店发行的储值购书卡就无法继续使用,虽然每张卡上的余额不会有供货商被拖欠的货款那么多,但积少成多,读者总体上的损失也不小。而单个读者由于金额少,时间、精力有限,几乎没有人像供货商那样提起诉讼,时间一长,这些损失根本无法挽回。
在大家感叹民营实体书店命运的同时,如何保护供货商和读者的权益,尽可能地挽回他们的损失,也应当引起关注。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进入文化产业频道>>>>>
(责任编辑:杜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