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财经大学文化创意研究院执行院长魏鹏举教授演讲_中国经济网——国家经济门户

中央财经大学文化创意研究院执行院长魏鹏举教授演讲

2011年11月12日 15:48   来源:中国经济网   


    而且艺术品的金融化,我觉得从宏观上来看,在四个方面有积极的作用。第一个方面,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精神需求。也就是说通过大量的金融资产、有更多的金融机构,有更多从事金融业务的人开始做艺术品的投资。实际上它会促进这个市场的繁荣,这种繁荣从根本上来说,会满足我们日益增长的金融化需求。

    第二方面,可以满足社会资本的多元化投资需求,我们现在说艺投资市场很大的泡沫的原因,就是因为目前中国可投资的领域太少了,太有局限。比如说股市不行,楼市现在又被挤压,所以看来看去就开始专注艺术品,因为这是国家重点鼓励的。当然,这个部分并不是说把所有的流动资本都能够吸引过来,但是只要现在像洪水猛兽一样的民间融资只要进来一部分,而且这个市场又很小,所以很快就会被炒作。多开辟一些有意义的、有价值的投资领域,总不是坏事。昨天大家可能也看到了,我国正式承认了民间借贷的合法性,这实际上是非常好的一个事。我们国内首先整个金融市场垄断性太强,而且可投资的领域非常非常有限,所以不断地繁荣金融市场,丰富金融工具,从根本上来看,对于这个国家、这个社会的发展是有好处的。所以,我说艺术和金融对接,或者整个文化和金融的对接,这是双赢的,对文化应该是有好处的,对于金融自然也有它的好处。

    第三个方面,会更好地推动我国文化体制改革的深化。就像我们这次十七届六中全会里面提到的,要建立一个现代文化产业体系,要建立现代文化市场体系。这种现代文化产业体系、现代文化市场体系都需要更多的资本进来,而且让资本能够在资源整合、在产业整合、在市场激活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只有如此,才能推动我们文化体制改革深化,也就是说使得这个改革更有魅力、改革更有动力。

    第四个方面,可以更好地推动我国文化强国建设目标的实现。文化之所以强,一个方面自然是文化要有魅力,也就是说对内对我们的国民能够深入人心,凝聚人心,对外有亲和力,能够创造一个中国发展得更好的环境。而无论对内对外,让我们的文化深入人心,除了文化以外还有就是文化市场的服务,因为文化市场满足的是差异化、多样性文化需求。另外一方面,国际经验中可以看出,只有有足够的市场能力、足够的市场活力的文化,在全球你的竞争力才能真正提升。

    关于艺术品市场的繁荣刚才几位谈了很多,但是我确实有一个困惑,好多数据不统一,这里就不多说了。目前中国我觉得在这个领域急需建立中国自己的艺术品指数,而且是一个比较中立的、长期化的一个指数,现在我们更多的是在依靠别人的观察,我们自己的积累这方面确实不够。

    第二个,谈一下艺术品金融化的影响风险,主要是三个方面。第一个方面,它的影响体现为金融机构成为主体。2007年以来,国内一些金融机构包括银行,民生银行、招商银行、建行、中国银行,包括基金管理公司纷纷退出艺术品基金,这就是我们刚才说的金融化的另一方面,金融机构日益成为艺术品交易投资的主体,而不再是那些藏家或者行家成为艺术品交易主体。或者说这些主体被逐渐边缘化、被驱逐,而金融机构成为坐在最中间的,位置最大的一个主体。相比在国外,2009年4月1号,瑞士银行宣布旗下拥有十间银行因为不赚钱关掉艺术品交易业务。所以在中国,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成为整个艺术品交易主体的时候,而在国外有一些这样的机构却在退出。这样机构的进入,使他这个盘子大了,因为他们财大气粗,所以这些艺术品为什么一下子会被炒高炒低。所以,很容易带来巨大的金融风险,因为文化艺术品金融市场同样受经济发展和金融发展的基本面深刻影响。美国的经济除了金融业这样一个虚拟经济以外,更核心的还是创新,他的微软、他的苹果,那是他的核心,那是他的基石。所以,他即使受到了冲击,他的根本还在,问题不是很大。因为他的创新能力还在,他的人才都在,他的那种包容、他的活力是没有问题的。但是中国目前整个经济结构靠的一个是汗水,还有一个方面就是苦力,这是我们的基本经济来源。日本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像我们一样经济腾飞成为世界第二的时候,他们最需要的人才就是大学毕业生,大学刚毕业的时候,他们就会签走,然后给他们拉到国外去培训、去旅游,而我们的大学毕业生一毕业就失业,我们最需要的是技工。人才的需求决定了我们市场的特点,也决定了整个经济结构,大学生自己都觉得自己没用。在这个方面,我们目前整个经济结构有问题,所以在金融风险方面我们如果不注意控制,问题会更大,这也是国家目前一定要下大力气把房地产泡沫压下去,现在整个是房地产的泡沫,把这个泡沫抽掉以后,房地产会软着陆,但是如果我们现在不抽,整个中国都是建立在房地产泡沫上,那个泡沫如果破裂的话,就不是房地产业泡沫破裂的问题。

    第二方面,金融机构成为主体,热钱资本成为主导,资本家进场,收藏家退场。中国艺术最大的收藏家之一,这两年逐渐退出,退出的原因我们不便于擅自猜测,但是确实他们的退出大量的套现获利是毫无疑问的。另外,现在真正的行家、藏家很难进入市场,进入市场的话语权越来越弱,能力当然更弱了,人家动不动拿出几个亿来,大量的行家、藏家哪能拿出那么多钱来。2010年,英国大藏家萨齐也抛售了中国当代艺术品。金融化使艺术品市场的长期效益迅速转移到金融行业,也就是说艺术品市场的收益是一个长期的收益,但是金融化把长期收益压缩在很短的时间内,提前透支,作为破坏艺术品市场生态环境,危害艺术品的创新与消费。

    第三个问题,就是艺术价值沦为赌资,艺术被成为新的金融工具。现在我们讨论最多的关于艺术品份额化交易的问题,根本没有征得艺术品和艺术家的同意,部分艺术家也同意,当然那不是真正的艺术家。我们看美国导的一个电影《期货》,金融界同意了,但是美国电影协会就是不同意,因为他要考虑你金融化以后对我有没有好处,有没有意义。而且,如果不但没有意义,反而扰乱、破坏、影响了我,由于你的资本进来了,把我原来的规则都冲坏了,不利于我的健康发展。而我们不管你同意不同意,人家先搞起来。所以,现在带来的问题就是文化风险,我刚才谈了两个风险,金融风险、市场风险,第三个我觉得最根本的就是文化风险。文化产业金融化对文化艺术符号价值的透支,不仅无助于文化创新积淀,也很容易导致对于文化艺术价值衍生性危机。

    最后一点,既然有这些问题,我们怎么办?我们的立场在哪?我们的方向在何处?艺术品金融化的方向,我认为艺术品金融化有它积极的地方,所以,我们不应该一棒子打死,包括份额化交易、包括文化艺术产权交易所,我一开始是反对的,但是现在我基本的态度,我认为没必要把它诅咒死,没必要非要让它灭掉,其实灭掉很容易,但是你破坏的是一个市场。而且它好不容易积累了一些经验了,好不容易让我们看清了它的真面目了,你与其让它灭掉,还不如让它健康发展,而且它的确具有创新力。大家要发展基于文化立场的金融化,文化内容是产业影响价值的源头,对于文化产业来说,真正核心的价值,就像让一个孩子能够从婴儿成长为壮汉,最重要的是他要不断地吸取营养,不断的吃饭,而且吃有营养的饭,还要不断的运动,不断地思考。这些活动,这些能量才是他成长的根本,对于文化产业来说,艺术就是文化创新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而且是文化创新指标性的领域,艺术是否活跃,体现的就是一个国家文化是否有创新活力。所以,这个东西才是根本,而金融是需要的,就像人的成长也需要血液一样,血液不生产营养,但是它会把营养配置到最需要的地方去。所以,现在过度金融化就是只依赖毒品生存的国家,就是这么一个状态。

    第二方面,是否有利于文化价值的持续创造,就是是否要使用金融工具的瞄准线。什么时候要不要使用金融工具,根本的一点应该是是否有利于文化价值的实现和创造。我们可以想一想,份额化交易很多很多,对我们的艺术品创作从根本上是否会有真正的帮助?是帮助更大呢?还是可能对它的破坏更大?这才是我觉得要不要金融化的一个根本原因,根本的瞄准线、基线。刚才我谈到的美国电影协会反对美国电影票房期货,经过十年的酝酿,他们培养了大量的潜在投资人,通过做网站,而且政权机构原则上也同意了,但是电影协会反对,为什么呢?因为电影票房是基于统计的,而实际这个统计是非常不稳定的,本来没有利益的诉求,票房就不够真实,如果有了巨大的利益诉求的话,那个票房可以想象,它会不真实到什么程度?而且从金融机构金融运作也罢,一个电影很火,比如说要拍一个电影,现在投5亿,预计将来票房20亿。现在卖5亿的期货,但是未来可能会有违规的收入,这个电影真火了就可以赚起来,但是这个电影最后赔了,搞投资的人也能赚起来,这就是买买卖空的趋势,可以买跌,同样也可以赚钱。但是有可能他会操作这个电影,本来这个电影可能不错,但是他要去买跌,他就会去唱衰。如果这样的话,要毁一个电影、毁一个艺术作品是很容易的。

    第三方面,坚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规律和自主性,这是如何使用金融工具的基础条件。不是不发展,而是我们要基于我们自己的产业的立场,基于文化的立场,基于我们产业的规律。贝塔斯曼是全世界最大的文化产业集团,直到今天也没有上市,而我们大量的文化企业现在就想上市,莫名其妙,上市一定是最好的吗?上市的确对有些人有好处,对管理者有好处,一个企业的管理者如果让这个企业上市了,他的薪酬会十几倍地增长,但是对于股东没多大意义。因为上市以后,就意味着他的公司就变大了,一个管一百人的公司和一个管一千人的公司,管理者拿的薪酬不一样的,所以上市往往是管理者的偏好。尤其当这个资产是属于国家资产,管理者拿着真金白银往兜里放的时候,他最愿意搞这种事,因为他可以名正言顺地分红,大把拿所谓的高管薪酬。就像我们国有企业的老总,比政府官员拿的要高得多,因为他说他是企业,但是他忘了他是国有的。

    所以,最终我们谈一个具体的问题,就是文化艺术产权交易所的问题和出路。问题就不多说了,规范的缺失造成了文化产权交易走入了死路,首先他破坏了这个市场。因为通过夸大市场预期信号,过度交易,诱导民众把长期需求变为短期需求,造成投资泡沫。也就是说我们民众之所以大家愿意参与到这个交易中来投资艺术品,就是因为我们相信艺术品有一个长期的收益,而且这个收益比一般的投资品收益还要大,这是一个长期的东西,比如让它放在未来10年、或者20年,而艺术品的收益越放长期相对来说越稳定。而金融产品的特点就是告诉你长期会增长,短期之内就可以把长期的收益拿回来。有很多人会造很多故事,蛊惑你,让你不断交易,你在交易,别人也在交易,所以这样就使得若干人都会预期涨,都会进来。所以你买了你再卖,自然有人接手,这样循环下去,使得每个人都相信,一个是抱着对艺术品期望的人,另外一个是抱着发财期望的人,接你手上的东西,这就把长期的东西压缩为短期,然后通过频繁的交易造成投机泡沫,这样的话,肯定会影响艺术市场的长期发展。另一方面,还存在一个非法集资的问题,现在这一块,因为不是很清晰,所以说你是,你就是,说你不是你也可以暂时不是,所以现在的问题比较大。

    它的出路,首先我认为地方要回归市场,对于艺术品交易,同样也如此,所以,我说可以让艺术品存在,但是应该让它归分变成一个2.5级市场。也就是说在现有的大的拍卖基础之上,作为一个中短期的类型于拍卖预展的替代方式,也就是说一个大的拍卖公司今年秋天要拍一百件,其中最珍贵的有20件,他可以拿出两件来,预期到两年以后的秋季拍卖。这个拍品可以放到作为份额化交易的方式,我个人认为没有多大问题,因为投资人预期是两年以后,这个艺术品可能的增值,所以这时候投资人的预期是非常明确的。对于拍卖公司来说,他本身有资质确立这个艺术品,而且他的机制是非常清晰的,另外他们也多了这个艺术品路演的过程,路演的时间,最后拍卖的时间。

    还有一个方面,自然就是刚才我们谈到的要真的回归到更大的文化资源市场。去年,山东在我们东方美术馆搞了一个展览,叫山东首演,那次我去参加的一个会就在那个美术馆。当时我的建议,我觉得这些手工艺是真正需要资金的支持的,而且它是有价值的。比如说柳编,这是一种传统的手工艺,如果把这个做大了,保护住了,传承下去了,战略资本进来以后让它更好地创新,也能够带动大量的就业,就地转化劳动力。还有一个方面,可以给资本带来很大的收益。比如说谈到柳编,它完全可以做成一个资本包,它来上市,远远比一个艺术品上市有价值的多,因为这种东西最值得资本进来保护它,然后进行生产性开发,这就是它的出路。

    好,谢谢各位!

 

    (以上为直播实录,未经本人审核)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进入文化产业频道>>>>>

(责任编辑:李冬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