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掌上书屋,人人都可拥有属于自己的个人数字图书馆
作为一种全新的文化传播方式,手机比报纸更互动,比广播更丰富,比电视更便携,比电脑更普及。中国移动结合手机优势,在终端产品上,针对用户浅度阅读和深度阅读的需求,打造两类主要业务形态:第一类以手机为基础载体,主要满足碎片时间浅度阅读需求。第二类以平板电脑、移动电子书等专用手持终端为载体,主要满足长时间深度阅读需求。在内容产品上,形成原创图书、出版图书、杂志、漫画、图片、听书、专业书籍等丰富的内容分类。
中国移动手机阅读为每个读者打造随身的数字图书馆,创新推出“一处购买、四处阅读”的无缝阅读体验。以手机号为基础,用户通过手机浏览器、手机客户端、电子书、平板电脑和WWW等载体阅读,能够实时访问用户的云端数字阅读空间,实现在各种终端之间的自由切换和阅读,为用户提供时尚、健康、环保、便捷的阅读新体验。
本次图博会上,用户可以亲身体验中国移动手机阅读各类产品,尤其是作为国内首款兼容图书、杂志、漫画、听书等功能的客户端软件,目前已适配1000多款主流手机,全面覆盖Symbian、Android、OMS、iPhone等主流手机平台,翻页特效、字体调整、亮度调节、夜间模式等功能,使用户体验大大提升。
试点行业应用领域,助力学习型社会建设
结合移动通信技术,中国移动手机阅读还为行业市场提供阅读解决方案。例如本次图博会上,中国移动手机阅读基地展出了企业掌上书屋产品。针对企业有建设学习型组织需求,但阅览室建设成本高、服务人员有限等问题,中国移动手机阅读推出的企业掌上书屋可为企业提供面向员工的图书赠送、好书推荐、数据统计等功能,并将提供定制化门户,企业管理者可以很便捷的向员工推荐优质图书。
据了解,在助力学习型社会建设上,中国移动手机阅读已进行了一些应用探索。例如为浙江省委组织部开发了“领导干部网络学院”,为领导干部展现定制图书、时政信息、深度专题分析等内容,具备学习统计和互动功能,除了手机和电子书两种阅读载体外,还提供互联网门户,满足不同层次的阅读和学习需求。与浙江大学合作开发移动教育行业应用,构建了视频公开课、课余阅读、校园资讯等栏目,并通过WAP、WWW、平板电脑等产品载体推动图片、文字、视频相结合的富媒体、互动性随身学习的模式。
试点推出实体书销售服务,为用户打造随身购书平台
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越来越多的读者习惯通过网络进行购书。利用手机的随时随身性、普及率高等优势,中国移动手机阅读目前正在尝试联合当当、京东、博库网,共同推出品种最丰富、价格最实惠、购买最便捷的移动实体书商务平台,依托手机阅读现有规模平台进行实体书合作销售。读者通过手机就可查询到当当、京东、博库网的所有图书信息,并能随时、随地下单购买。用户订购后,订单将同步到当当、京东、博库网进行处理、配送和客户服务。该项服务目前在浙江省内试点,下阶段将逐步向全国推广。
丰富文化传播手段和形态,发挥新的舆论宣传阵地功能
作为新型的文化传播方式,中国移动积极承担推动产业发展、服务全民阅读、助力绿色环保的社会责任。2011年7月,中国移动与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签署了战略合作备忘录,实现手机阅读平台与国家政策平台进一步衔接,揭开了中国移动6亿手机用户与文化产业进一步对接的序幕。同时,与新闻出版总署联合推出“新青年掌上读书计划”,为外出务工、学生等新青年群体推荐低资费经典读物,解决买书难、选书难、看书难、没时间读书等问题。手机阅读基地还积极开展名家大讲堂、红色阅读活动等,助力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促进社会主流文化传播。(中国经济网产业经济)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进入文化产业频道>>>>>
(责任编辑:王婉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