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为首届北京国际芭蕾舞暨编舞比赛的选手在表演。
芭蕾,一种用足尖展现生命之美的舞蹈,起源于意大利,兴盛于法国,最后遍及全世界。芭蕾在中国也有不短的历史,若从清末在宫廷里表演算起,已经一个多世纪;如果从俄国人上个世纪20年代在上海开始教授、培育了第一代中国芭蕾舞者算起,也将近百年。
芭蕾舞,从表演形式看,与中国传统审美确实存在很大距离,然而中国人却能顺利接受,百年来从未间断,即便在“文革”那样的岁月,芭蕾舞仍然畅行于舞台,担负起“样板”的重任,成为无数人熟悉、学习、表演的艺术。
芭蕾舞,源自西方,曾经是欧洲宫廷欣赏的文化,进入中国却实现了中国化,一批批中国选手登上国际赛场的领奖台,许许多多中国舞蹈家成为世界各地芭蕾舞团的中坚,一个又一个中国芭蕾舞作品问世,上海和北京都相继举办了国际芭蕾舞比赛;芭蕾舞还曾面向大众,深入厂矿田头,踮起了足尖,表现革命的历史,唤起时代的激情,成为一个外来文化在中国大地生根开花的奇迹。
今天,面临丰富多彩的演出市场,在文化体制改革的大潮中,中国的芭蕾舞如何生存、怎样发展?正在成为迫切需要考虑的问题。
这里保有一片热土
院团不断增加观众激情不衰
中国的大门对芭蕾舞始终是敞开的,土壤也一直是热的,这是参加首届北京国际芭蕾舞暨编舞比赛的中外艺术家的一致看法。
自新中国成立以后,几乎每个历史时期都有新的芭蕾舞团诞生。中国国家芭蕾舞团已经拥有半个多世纪的历史,上海芭蕾舞团、辽宁芭蕾舞团成立于改革开放之初,90年代,天津芭蕾舞团和广州芭蕾舞团相继诞生,进入21世纪,苏州芭蕾舞团、北京当代芭蕾舞团又登上了舞台,目前,重庆芭蕾舞剧院也在筹备中。作为芭蕾舞的培育基地,北京、上海、沈阳、成都、广州等城市的舞蹈学院或学校都在源源不断地向全国,甚至向世界输送人才。
“双臂向两侧伸直,伸展长度应当超过身高,从脖子后方最凸起的那块脊椎骨到臀线的长度,与臀线到脚后跟的长度相比,后者应当长出至少12厘米,另外,颈部要长且直,头越小越好。”芭蕾对人体的这些审美要求,使芭蕾舞也成为大量中小学生的课余爱好。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各种芭蕾舞培训班应运而生;到了招生季节,你驻足每个招收芭蕾舞学生的学校门口,都会看到父母带着孩子焦急地进进出出,学习芭蕾舞,以芭蕾为职业,也是越来越多的少年的梦想。
近20年来,各国大大小小著名和不著名的芭蕾舞团,都拥向中国,尤其每年元旦前后,外国芭蕾舞团表演就成为城市演出市场的主要内容。中国普通观众最认可的是俄罗斯芭蕾舞,于是,打着俄罗斯名团的旗号也成为一种市场营销手段。首届北京国际芭蕾舞暨编舞比赛场场满座的景象更可以证明,中国观众对芭蕾怀有一份不衰的热情。
国家大剧院开业3年多以来,已经接待了20多个芭蕾舞团的近百场演出,上座率都在八成以上。陈平院长说,世界主要芭蕾流派的知名院团带着自己的经典剧目,纷纷来到大剧院亮相,吸引了成千上万的中国观众,正是这种持续不断的芭蕾演出热,才让大剧院举办国际芭蕾舞暨编舞比赛,希望借助这一平台,继续推动中外芭蕾艺术的交流与发展,催生更多的优秀表演和创作人才,促使更多的人关注芭蕾事业。
长期面对外来压力
国际比赛转型选手正向外流
虽说中国芭蕾团体在增加,观众很热情,但长期以来也面临着外来的压力。从改革开放初直至现在,人才外流始终困扰着国内院团。不过,从前的那种外流,如今已被证明并非都那么不利。芭蕾原本来自国外,中国演员在国外学习、演出,可以提升技艺,扩展视野,丰富知识,增加舞台的历练,当年那些流出的人才,许多人又都转回国内,或担任主演,或成为优秀的编舞、编导和教授。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进入文化产业频道>>>>>
(责任编辑:王婉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