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沐再谈文交所:更应关注交易标的物的艺术特性

2011年07月01日 10:04   来源:中国经济网   西沐

    文交所的出现是艺术品市场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求,人们都希望找到一个新的投资通道,这是一个大的背景。国家提倡文化与金融的对接。文交所实际上是艺术品交易市场创新的一种形式,它和拍卖、网上交易一样,是一种新的交易形式,只是更加平台化了。根据需要还有更多的类似创新形式。也就是说,文交所的交易形式更加公开、公正、公平,大家获取的信息更透明一致,更对称。

    现在,文交所暴露出来的问题肯定有一部分是真实存在,很多时候文交所做得更多的是关注资本的特性,没有对文化艺术的资源特性了解得很清楚,很多搞资本的不了解艺术,了解艺术的不了解资本,所以,现在很难有人站在一个公平、公正、客观的位置上去评论这个事情。

    艺术品市场本身的问题就很多,这些关于艺术品市场的诸多负面新闻的出现,基本上都体现了交易形式的两个性质的认识错位上:一是资本,二是艺术品的性质,即文化艺术资产的特性。我们现在看到大家都沿着资本的角度去看问题,很少有人去关注交易标的物艺术资源的特性,这种特性往往使对艺术品市场不了解、研究得不深入的人,自以为是的在评论新的交易现象。

    首先,文交所是份额化交易平台,是把艺术品整合成一个资产包给它份额化了,然后进行类证券化交易。这个资产包中的作品是谁的可能并不重要,因为有评估,重要的是艺术资产交易的形式,比如,这幅作品的价值是一千万,我分成一千万份,每份一块钱,在文交所的平台上发行完了以后,拥有作品的人把这一千万拿走了,这张画就属于一千万个等份的人所有了。

 

    作品一定是由第三方机构托管,不是在所有人手里,也不会在文交所手里。这套机制其实是有很严密的流程与规程的,文交所需要找的是优质的资产包,很多作品累积起来就是资产包。有了资产包后就要有效交易,比如一万元买了一个份额,有人出两万,我如果愿意就可以在文交所这个平台上卖给他。其实,股票从六千多点可以狂降到一千多点,没人多说什么,大家似乎可以接受,艺术品份额化交易涨点跌点不是很正常的吗?

    第二,现在的艺术品市场不能用“回暖”来形容。如果前几次艺术品市场的涨跌与今年相比较的话,我觉得最好的形容应该是“转型”,这种转型是由藏家为基础的市场转变为由资本为基础的市场,我们看到的天价很多是资本追逐稀缺的、优质的、经典的资源的结果,是资本在追逐这个市场,所以,当下艺术品市场是按资本的规则在运行,而不是按藏家旧有的玩法在玩。

    至于,为什么文交所大多选择过世的艺术家,很少选择当代的艺术家,是他们对文化艺术的特性把握得不好,还是他们不知道在发展的初期该如何规避风险。当代存世艺术家的作品鉴定风险小,但评估风险大。搞资本的人往往会忽视艺术品市场及资源的复杂性,他们往往会把艺术品当成同质的一般商品对待,这就会出很多问题。文化艺术产品的复杂性和特殊性决定了交易本身不是一个非常简单的过程,需要很多条件的支撑与保障,而且这些条件可能还比较复杂,或是还很不成熟。

    所以在这个情况下,文交所占有重要的位置,他把所有问题都放在一个公共的平台上,这样有一些问题就会被放大,就容易引起认识上的扭曲。但是,文交所的发展本身就会触犯一些人或是一些行业的利益,一些不完善的行为会让人看到不安全、不确定的因素,这都是难免的。总的来说,文交所作为艺术品市场发育中的一种创新形式,本身是有价值的,会推动中国艺术品资本市场不断发展。

 

    (作者西沐,文化部文化市场发展中心研究员、中国艺术品市场研究院副院长)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进入文化产业频道>>>>>

(责任编辑:王婉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