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原祁(1642-1715) 春崦翠霭图 纸本立轴 1704 年作 132.5×61.5cm
出版:1、《神州大观录》第二辑,上海神州国光社,1913 年。2、《中国画家丛书》P26,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0 年。3、《娄东画派研究》P67,南京大学出版社,1991 年。 著录:陆时化著《吴越所见书画录》第六卷P79。
中国经济网北京5月10日讯(记者王婉莹) 2011年北京匡时春拍古代书画专场将于6月7日正式开槌。中国古代书画板块一直是近年亮点。本次古代书画专场由多件权威著录拍品领衔,组成古代书画的整齐阵容,其中王原祁、王翚、沈周、董其昌、王夫之、陈老莲等名家之作令人期待。
王原祁《春崦翠霭图》7.3平尺宽大的尺幅,构图、笔法等深得元人神韵。画面以高远法作山居掩映,白云缭绕,呈现出一派春山暮霭初起的景象。这件王原祁的代表作品,早在1913年便有上海神州国光社的出版,并历经清代收藏巨擘陆时化、陆愚卿父子传承递藏,十分罕见。
此幅《春崦翠霭》作于康熙四十三年(1704),是年画家六十三岁,仿黄公望笔意。王原祁自己曾经说过:“所学者大痴也,所传者大痴也”。他的积墨尤好,淡墨处灵动而厚重,笔触叠加又能层次分明。学王蒙画风,画山石多见牛毛皴、解索皴,由淡至浓逐层加深,各种杂树皴擦点染,掩映在山间,水流曲折多有韵味。时人评其曰:“山水能继祖法,而于黄公望浅绛尤为独绝。熟不甜,生不涩,淡而厚,实而清,书卷之气盎然楮墨外”,此言不虚。
纵观王原祁此幅山水,注重画面变化,用笔生拙,章法谨严。王原祁大量临摹古人作品,学习构图布局,用笔用色尤见功力深厚。用心于摹古而能变化,笔墨简淡秀润,不拘于前人而拥有自己的面貌。经王鉴教诲,画艺更精老练,用笔多变,韵味十足。用色浅绛和青绿相融合,天然真趣。此幅精心之作,讲究笔墨趣味,气息醇厚,又提出“临画不如看画”,可谓知者言。他主张“要仿元笔,须透宋法”,这对清代中后期画坛影响深远。风气所尚,争相仿效,宗王原祁者称为“娄东派”,在清初独领风骚。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进入文化产业频道>>>>>
(责任编辑:张晓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