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国强:艺术品“造假”自古有 “拍假”在所难免

2011年06月01日 16:03   来源:中国经济网   

       中国经济网北京6月1日讯(记者 张翔)  6月1日下午,北京匡时国际拍卖有限公司董事长、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文化部艺术评估委员会委员董国强做客中经网文化名人访,就亿元时代下的中国拍卖市场谈了自己的看法>>>点击进入访谈专题页面

 

北京匡时国际拍卖有限公司董事长、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文化部艺术评估委员会委员董国强做客中经网文化名人访 王耀峰/摄


    当前假的东西上拍,没有一个法律的制约,这是绝大部分人不能理解的。一百块钱的假人民币都要判刑,卖一张假画,成百上千万,为什么可以不受罚?董国强表示,中国古代的艺术品,历朝历代都有做假,明代就做宋元,清代做明代假的,这个是事实。拍卖公司没有能力完全判别,也没有任何科学仪器可以解决这个问题,法律是认可科学依据的,所以法律是不会约束这种行为。

    如果认为某个东西是真的,凭的就是经验,买的人认可拍卖公司的认识才会买,如果认为拍卖公司说得不对,就不买。因为在买之前,拍卖公司会有几天预展,可以给买家几天时间判断。有时间让买家请自己信任的专家来看。拍卖前一个月会出拍卖图录,买不买是由自己决定的,拍卖公司只是一个平台。

    因此,拍卖公司不能保真也是就是这个原因。拍卖公司只能依据经验来判断艺术品的真伪,同时是买家的认可。所谓拍卖公司的品牌,是说这个拍卖公司上的东西,市场认为真假比例是多少。真的比例大,品牌号召力就大。假的比例大,这个公司也经营不下去。拍卖公司是靠市场无形的手来调节的。 

    董国强表示,也有一些知假拍假公司,这样的公司不可能进入行业的一线,也不可能在行业中有竞争力。大部分的,好的负责任的拍卖公司都会在正式拍卖之前撤拍几件作品。就是他们认为东西可能是真的,但拿到市场上以后,专家给他们提意见,觉得他们看错了。拍卖公司要做长久,就要把住这道关。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进入文化产业频道>>>>>

(责任编辑:王婉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