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家不懂艺术只看K线 开发商是天津文交所控股人_中国经济网——国家经济门户

炒家不懂艺术只看K线 开发商是天津文交所控股人

“艺术品股票”暴利让人眼红?交易规则屡屡“变脸”被质疑
2011年03月28日 10:35   来源:青年报   

 

龚滔实习生余儒文绘

 

    艺术品股票可以分散游资

    “艺术品股票”火了,而且是火得“一塌糊涂”。首批“艺术品股票”在两个多月内就涨了10多倍,这样的暴利怎么能不叫人心动呢?但在国内,暴利一词在某种程度上更多偏贬义。通常哪里有暴利,哪里就有质疑。

    但无数实际经验证明,质疑通常是根本解决不了问题的。比如,众人对房价暴利不满,于是质疑开发商,但又有什么用呢?在合法情况下获得的暴利就没有任何问题,所以天津文交所的“艺术品股票”只要按规则交易,哪怕价格涨到“天花板”又何必过于苛责呢?

    有人说“艺术品股票”炒作疯狂,试问眼下炒作疯狂的投资品还少吗?君子兰、和田玉、普洱茶、红木家具还有邮币卡屡现炒作。其实艺术品“股票”疯狂炒作凸显出社会上的民间游资缺少投资途径。尤其是楼市目前实施“限购令”的大背景下,想炒房也买不了,于是大量游资涌到了艺术品市场上寻找投资对象。

    其实与炒房炒农产品相比,炒“艺术品股票”的社会影响更小,而且可以分散大量社会游资。因为房子和农产品是必需消费品,一旦被炒高价格会令全体大众一齐“买单”。但“艺术品股票”是一个小众市场,如果你有闲钱尽管去玩,艺术品又不是必需消费品,价格炒得再高也不影响社会大众。

    有人质疑“艺术品股票”疯狂炒作后暴跌怎么办?这就显得杞人忧天了。任何投资都是有风险的,而且收益越高则风险越高,“艺术品股票”的风险当然是投资者自负喽。(记者徐可奇)

    艺术品投资,有钱人的游戏?

    有消息称,在刚刚过去的2010年里,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的成交总额达到586亿元人民币,只用了3年时间,便超越英国和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其中,5.5亿元的乾隆粉彩镂空转心瓶、3.08亿元的王羲之《平安帖》,更是把中国的艺术品带进了“亿元时代”。如此“赶英超美”令人咋舌,而天津文交所的“艺术品股票”,更令西方人闻所未闻。看来这一回,在“创新意识”上,我们真的跑在了西方人的前面。

    在艺术品投资领域里有一句行话,叫做“高价无风险”。也就是说,越是天价的艺术品,哪怕是在学术层面存在争议,价钱也跌不下来,只会越炒越高,因为天价便是真理。而与“高价无风险”对应的,是“低价很危险”。这便意味着艺术品投资总是有钱人的游戏,而让那些仅仅想跑赢CPI的普通老百姓走开。这与艺术是不是“阳春白雪”其实没多大关系,只与钱的多少有关系。哪怕你再懂艺术,没有钱,照样没有用。

    2007年,民生银行曾推出非凡理财“艺术品投资计划”1号产品,开启了艺术品金融化的先河,超过25%的收益令多少人眼红,但100万元的起购门槛还是让普通百姓望而却步。且不论天津文交所的“艺术品股票”在运作上多么不规范,它至少曾经试图实现一点:让普通市民也能投资高端艺术品(不过,在开户标准从5万元提高至50万之后,又有很多人要对艺术品投资说bye-bye了)。但无论如何,经过这么一次尝试,至少让市场看到了普通市民对艺术品投资市场有多向往。

    创新总是更多地带来进步,哪怕免不了要走一点弯路。也许未来会有更规范、更合理的途径,让艺术品投资不再显得那么高端;当然,更好的情况则是能有更好的投资渠道,让我们不用再为“如何让钱保值”这样的问题而想破了脑袋——毕竟在艺术品面前,我们想到的应该是欣赏和感动,而不是它与明天的菜钱有什么关系。(记者周喆)

    艺术品与股票,怎么搭都别扭

    天津的这个文交所到底算是个什么性质,我没弄明白,但我觉得艺术品股票实际上挺山寨的。艺术品就是艺术品,股票就是股票,硬把两者合而为一,就像西装配长衫,怎么搭都别扭。

    依我看,被股票化了的《黄河咆哮》、《燕塞秋》只是一个符号而已,只要给个名字,都能被炒起来。股票市场再怎么非理性,炒作再过火,总是有价值判断标准的,只是很多时候会出现偏离。可艺术品怎么判断价值,且不说不同的人眼里某个艺术品的价格可能天差地别,更有甚者恐怕连真伪都无法确定。股票市场还有证监会把关,IPO还有保荐、审核;这艺术品股票又是由谁来把关,谁来监管?

    说白了,把艺术品股票化,就是因为如今艺术品市场的投资门槛太高了,已经基本被资本大鳄、实力买家所垄断,普通散户无力参与。现在把动辄几千万、上亿的艺术品,分拆成几万份甚至几百万份,钱再少也能参与。但俗话说,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儿,眼力不够、资金欠缺的普通散户还是别趟这浑水为妙。

    任何市场都是存在利益关系的,艺术品股票也是。改明儿,嫌股市监管太严的资本炒家,排队揣着真假不明的字画发上几百只艺术品新股,除非有人买下这个艺术品67%的股票,否则连边都别想摸着。难怪,去年开始某资本炒家开始淡出股市,卖力吆喝他的收藏品,还在博物馆搞了个私人藏品展,看来准是又嗅到了一些味道。(丁艳芳)

    创新也就那么一点点

    编辑跟我谈起最热门的投资标的《黄河咆哮》《燕塞秋》时,我有些茫茫然,触碰到她那诧异的眼神,我立刻意识到作为一个财经记者,我OUT了。

    那《黄河咆哮》、《燕塞秋》到底是什么?我迅速上网搜索找寻答案。它们是天津山水画家白庚延的两幅画作。今年1月26日,天津文化艺术品交易所将这两幅画分别拆分为600万份和500万份(拆得够支离破碎),以每份1元的价格挂牌交易。

    据说,这是天津文交所创新和探索:因为普通人要投资珍贵艺术品,难度太高。一方面,对艺术品收藏经常遇到真伪难辨问题,另一方面,艺术品动辄上百万上千万,一般的投资者很难购买整件的艺术品。于是天津文交所将《黄河咆哮》、《燕塞秋》拆分为份额交易,以1元钱为1个交易份额,让普通人也能一圆收藏梦。

    对山水画家白庚延我了解不多,但思来想去如果按照寻常步骤,他的作品进入市场未必能超齐白石、张大千、弘一法师的作品价格。但艺术股票“便宜”的属性迅速调动了全民积极性,快速催熟了白庚延的作品。天津文交所的这两幅画上市首日涨幅100%、短短两个月上涨17倍,市值分别达到1.03亿元与8535万元,再炒两个月,完全有望追平王羲之的《平安贴》摹本。

    如今“像炒股一样炒画”成了现在投资圈中茶余饭后的必谈话题。因为短期升值太高,负面喊声几乎一边倒。但个人认为大可不必如此喊打喊杀,迟钝者恐势,睿智者驭势,姑且观察一段时间再说。另外,艺术股票说到底还是透着套路式的小聪明,藏品高估值——交易低门槛——资金炒作——藏品飙升,如果天津文化艺术品交易所事先再囤积一批白庚延的作品,再往后玩的还是拍卖公司惯常弄的老把戏,早已身经百战的市场投资者自然有应对之道。(记者孙琪)

    ■主持人的话

    本期主持人:郭廷炜

    天津文交所开市以来,对其质疑之声从未停歇。

    有位代码“0127”的投资人被某媒体强烈质疑,随后“0127”发帖反驳:从没见过如此集中的猛烈抨击,人人争打落水狗一样,背后的心态是什么呢?近年来国内被爆炒的东西很多,他拿股市来比较,“创业板、中小板的新股从1元溢价发行到100多元又炒到300元,有多少人站出来讲话?”“0127”的声音代表了那些在“艺术品股票”上赚钱的投资人。诚然,现货拍卖市场的画和份额交易的画,是不应该拿到一起去比较的。想想未上市公司和上市公司的区别就明白了。

    有报告说,2010年中国在艺术品拍卖收入方面已经排名全球第一。2010年中国占全球艺术品销售额(包括油画、装置、雕塑、素描、摄影、版画)的33%,而美国、英国和法国则分别占30%、19%和5%。——数据够惊人,只能说明这一市场已在中国兴起,其规模扩张速度有点“耸人听闻”。

    天津文交所也是在“摸着石头过河”,且让我们静观吧。呛点水也没关系,只要最终能上岸。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进入文化产业频道>>>>>

(责任编辑:王婉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