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美术馆将免费开放的消息令人兴奋,然而也有人担心:随着场馆免费开放的推进,是否会出现展览质量下降以及文化品位降低的问题?的确,美术馆不仅要考虑怎样应对免费开放带来的观众流量剧增的问题,也需要考虑如何持久地留住观众,让他们真正得到艺术的享受,并从此爱上艺术、爱上美术馆。
策划高质量展览是关键
2011年春节期间,中国美术馆里人头攒动,免费开放的“中国美术馆50年捐赠作品大展”吸引了大量观众,每日参观人数多达1万余人,最高达到1.3万人。在7天的免费开放期结束后,前来观看画展的观众依然络绎不绝。“观众还是希望看到好展览,这是吸引观众的根本。”中国美术馆馆长范迪安感慨地说。
范迪安表示,中国美术馆对实行免费开放早有思想准备,“中国美术馆50年捐赠作品大展”就是针对免费开放的一次全方位工作实践。近年来,中国美术馆策划了一系列重大展览,如“新中国美术60年”“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作品展”等主题展,并实行免费开放,让很多观众大饱眼福。
“美术馆实行免费开放,群众最担心内容减少、质量降低。因此,我们在免费开放之初就明确提出,免费开放不减内容、不降质量,并且要随着参观人数的增加,不断增加开放内容。”江苏省文化厅厅长章剑华说。江苏省美术馆自去年以来实施了“三个免费”,即所有展览对公众免费开放、为有成就的艺术家们免费举办展览、为青少年美术爱好者免费举办现场美术培训,这些措施吸引了很多观众。
“有些博物馆免费开放之初门庭若市,但之后观众就越来越少了,因为仅有固定陈列展难以引起观众持续的兴趣。所以,美术馆在这方面就需要不断地更新展览,吸引观众走进来。”湖北省美术馆馆长傅中望表示,省美术馆从2008年起免费开放,并首先从展览内容方面入手。傅中望说,湖北省国画、油画、雕塑、版画等百年回顾展是对湖北美术史的一次系统梳理,而“湖北国际漆艺三年展”则在保留传统的同时鼓励创新,吸引了国内众多的艺术家和观众。在展示地域文化成果的同时,湖北省美术馆还引入了“触·觉——卢浮宫雕塑触摸艺术展”等外馆的优秀展览,令观众耳目一新。
完善公共服务很迫切
“美术馆不仅是一个观看展览的地方,而且应该成为文化生活的高雅场所,它应该是城市文化的孵化器。”关山月美术馆馆长陈湘波表示。
作为深圳市政府投资建设的美术馆,关山月美术馆在2007年就实行了免费开放。2008年,关山月美术馆进行了一年的改造,除了改善基础设施外,还完善和增加了美术馆的公共服务设施。文化义工队伍、第二课堂、四方沙龙均已经成为关山月美术馆公共教育活动的品牌。“一个名为‘美术馆之友’的项目正在策划中,目的是积极拓展喜爱参与美术馆各类活动的观众,让美术馆真正成为市民享受文化权益的场所。”陈湘波说。
“美术馆不仅是学术界的事情,也要积极向社会推广,特别是要面向普通观众。”傅中望表示,普通观众大多不了解绘画艺术门类以及相关知识,要通过各种方式引导和提升观众的认识,吸引大家走进美术馆,充分发挥美术馆的展览、传播功能。
中国美术馆在公共教育方面做了免费的尝试,每天的展讯都是免费的,常年举办的专家讲座、艺术家互动等公共教育项目也都实现了免费。如今,中国美术馆已经成为学生的艺术课堂,通过预约就可以在美术殿堂内汲取艺术知识。
除了公共教育外,要留住观众还需要注重美术馆的配套服务功能。“美术馆内有电影院、咖啡厅、西餐厅以及衍生艺术品,让观众在欣赏展览的同时享受到有品质的文化氛围。”傅中望说,他们努力去营造良好的艺术环境,以留住观众。如今,湖北省美术馆已经培养了稳定的观众群,包括高校师生、艺术界人士和普通观众等。
项目经费支持要到位
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开放首先就要有经费保障。“没有经费就无法免费。”章剑华表示。
“‘三馆’免费开放之后人员和公用经费的基本支出由同级财政部门予以保障,开展基本公共文化服务项目所需经费由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共同负担。”财政部教科文司副司长王家新表示,其中,省级美术馆所需经费全部由省级财政负担,中央财政将重点对中西部地区的地市级和县级美术馆开展基本公共文化服务项目所需经费按照一定标准予以补助。目前,美术馆免费开放经费补助的标准尚未出台,将在进一步调研后确定。
王家新解释说,人员经费和公用经费是养人的钱,而项目经费是做事的钱。中央财政与省各级财政共担项目经费就是要促进“三馆”免费开放以后增加服务内容、提高服务质量。中央财政几年前已经向中国美术馆下拨了项目经费,目的就是增加美术馆自主策划的展览,减少展厅的个人付费展,以提高展览的质量。
“项目扶持是很好的方式。”傅中望表示,“如果项目真正有价值、有意义,能够让公众受益,那么国家就应该给予资金扶持。展览项目、公共教育项目以及收藏项目的投入都是必不可少的。”
范迪安希望美术馆免费开放后,在原有基础上增加项目经费的投入。他说,中国美术馆每年可获得500万元左右的展览策划经费,可仅“中国美术馆50年捐赠作品大展”一个展览的花费就接近300万元,而随着全面免费开放的实施,加强展览策划和增加展览数量是必然趋势,这需要更多的资金扶持。
文化部社会文化司司长于群表示,免费开放不是目的,而只是一个契机,在财政经费保障、措施到位的前提下,通过推动改革、规范管理、完善设施,最终要达到增加文化场馆吸引力的目的。“使广大人民群众愿意去,乐意去,都成为‘回头客’。”于群说。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进入文化产业频道>>>>>
(责任编辑:张晓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