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占地3000亩,集毛笔和澄泥砚等传统文化产品制作展示、集《弟子规》和《朱子治家格言》等传统文化教育以及以绛州鼓乐演出为主的文化演艺,以《绛贴》为主的书法长廊等板块为一体的综合文化产业园区正规划实施;投资1500万元,并于去年9月18日在首都人民大会堂首演成功的全国首台精品鼓乐剧《杨门女将》,将绛州鼓乐产业推向新的高度……具有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全国澄泥砚之都称号的新绛县,文化产业正“盛妆登场”,成为该县转型跨越发展的新起点。
新绛县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地上地下文物众多,民间文化产品丰富,其中国保文物8处,省保文物8处,以绛州鼓乐、剪纸、面塑、木版年画等为代表的民间传统文化产品计有28个门类1800多种。但这些文化产品长期自我发展,没有形成产业优势,有的甚至慢慢萎缩。该县县委书记邓雁平告诉记者,新绛县将利用文化品牌的优势发展壮大文化产业,形成后发优势,推动经济的转型跨越发展。
绛州鼓乐是该县的主打文化品牌之一。为打造绛州鼓乐完整产业链,2008年以来,县上投资300余万元建成集鼓乐排练、教学、制鼓为一体的鼓乐艺术中心。去年,该县又投入1500万元,邀请曾参加北京奥运会开闭幕式的专家编创、排练了我国首台鼓乐剧《杨门女将》。在首都人民大会堂首演获得巨大成功之后,绛州鼓乐团经过体制改革,成立专业演艺公司,与北京专业演出公司共同拓展演出市场,把绛州鼓乐这一著名文化品牌带入一个全新的发展境地。
实施民族民间文化名品园区化发展战略,同样是该县文化产业扩张途径之一。全县重点扩大澄泥砚、剪纸、云雕等独有民间艺术品的发展规模,并规划出占地3000亩土地,建设包括传统文化产业、历史文化教育、绛州博物馆、绛州鼓乐演艺等板块的文化产业园,进行招商引资。目前已有来自上海、武汉、广东等地的客商前来洽谈投资意向。新绛县澄泥砚文化艺术园被列为全省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后,他们又启动实施占地50亩的澄泥砚文化艺术园,形成一个集澄泥砚制作流程展示、休闲为一体公园式文化产业园区,把中国四大名砚之一的澄泥砚名气再次放大。
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绛州古城的保护和恢复性抢救工程也开始实施。已投资1350余万元,实施钟、鼓、乐景区和署衙景区开发工程,以及城隍庙修复工程。新绛县还是著名传统启蒙读物《弟子规》的诞生地,做强做大《弟子规》系列文化产品是该县文化产业开发的重点工程。目前,《弟子规》作者李毓秀故居修复工程前期规划已拿出,《弟子规》培训中心筹建工作已由县委宣传部牵头实施。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进入文化产业频道>>>>>
(责任编辑:张慧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