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文化产业的足音 文化产品出口额112.56亿_中国经济网——国家经济门户

2010文化产业的足音 文化产品出口额112.56亿

2011年01月04日 10:36   来源:光明日报   
  2010年10月18日,在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上强调,“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是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强大力量。”第一次明确提出“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音标

  2010年1月4日,新闻出版总署发布了《新闻出版总署关于进一步推动新闻出版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强调新闻出版改制、走出去和数字出版将成为2010年重要任务。

  2010年1月21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电影产业繁荣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大力繁荣创作生产、积极培育新型企业、大力支持城镇数字影院建设、鼓励加大投融资政策支持和积极推动科技创新。

  2010年4月8日,央行、中宣部、财政部、文化部、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银监会、证监会和保监会九部委联合下发《关于金融支持文化产业振兴和发展繁荣的指导意见》。明确鼓励银行业开发适合文化产业特点的信贷产品,加大有效信贷投放;完善授信模式、加强和改进对文化企业的金融服务。

  2010年6月3日,文化部出台《网络游戏管理暂行办法》,这是我国第一部专门针对网络游戏进行管理和规范的部门规章。

  2010年6月9日,文化部下发《关于加强文化产业园区基地管理、促进文化产业健康发展的通知》,要求各级文化行政部门加强文化产业园区、基地管理,促进文化产业健康发展。

  2010年9月15日,新闻出版总署下发《关于加快我国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意见》提出,到“十二五”末,我国数字出版总产值将力争达到新闻出版产业总产值的25%。

  ■音画

  2010年5月13日-17日,第六届深圳文博会结出硕果,总成交额达到1084.34亿元,跃上千亿元台阶,文化产品出口交易额112.56亿元,也首次突破100亿元大关。这两个数字是中国文化产业全面崛起的标志,表明中国正从文化资源大国向文化产业强国迈进。

  2010年6月6日,国务院三网融合协调小组会议通过了三网融合试点方案。这不仅预示着手机、电脑、电视的三屏开始融合,更实现由“小网”向“大网”转变、由“模拟”向“数字”转变、由“单向”向“双向”转变、由用户“看电视”向“用电视”转变,为千家万户修建了一条全新的、双向的信息高速公路,为文化内容产业提供广泛的市场空间。

  2010年7月23日,“23秒,32年”——电影《唐山大地震》又揭开了那尘封的记忆,28个“哭点”,赚足了观众的眼泪也收获了6.65亿元的中国电影高票房。打破艺术电影、商业电影与主旋律电影之间的壁垒,完成这三种电影在文化核心价值领域的互通,实现中国主流电影的全面提升。

  2010年10月28日,中南出版传媒在上海证券市场正式上市。中南传媒上市的最大特点在于整体上市,将出版、报刊、发行、印刷等涉及出版传媒主营业务的资产和负债全部依法注入到上市股份公司,母公司和其他分公司不再从事出版传媒主业。

  2010年11月21日,为期4天的第五届中国北京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圆满落幕。文博会期间,共签署集聚区入住、文艺演出、出版发行、版权贸易、影视制作、设计创意、动漫与网络游戏研发制作等合作协议478亿元人民币,比上届增长30.3%。其中,影视节目制作、设计创意等“内容产业”占签约总额的50%以上,这些产业科技含量高,凸显了科技、创意对推动制造业升级和提升产品附加值的重要作用。

  2010年11月30日,第一个购买美国布兰森白宫剧院,立足海外、长期驻演的天创国际演艺团队宣布,《功夫传奇》剧目在白宫剧院成功演出了236场,接待美国中部观众近7万人次,第一年驻演成功,这意味着中国剧目在美国中部演艺之都站稳了脚跟,并跻身于布兰森一流演出之列。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进入文化产业频道>>>>>

(责任编辑:王婉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