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扶贫激发深度贫困地区新活力

2018年02月13日 09:02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米广弘

  原标题:旅游扶贫激发深度贫困地区新活力

  在吹响脱贫攻坚的冲锋号以来,中央统战部一直聚合统战资源,助力脱贫攻坚。

  2018年是“美丽中国全域旅游年”,口号为“新时代,新旅游,新获得”。国家旅游局、国务院扶贫办也联合印发《关于支持深度贫困地区旅游扶贫行动方案》,从旅游扶贫规划攻坚、旅游基础设施提升、旅游扶贫精品开发、旅游扶贫宣传推广、旅游扶贫人才培训、旅游扶贫示范创建6个方面,加大对深度贫困地区的支持力度。

  旅游扶贫把扶贫开发和乡村旅游有机结合,利于调整产业结构,深化体制改革,引导农民由分散个体向规模经营转变,抓住机遇发展区域经济。旅游扶贫项目清晰、见效极快、受益面广、得益期长,注重乡村特色景观的打造和原始环境的供给,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农村历史及特色民俗的文化传承和遗产保护。

  提升精准扶贫效率。与平原地区相比,深度贫困山区的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任务艰巨,压力更大,需因势利导,建设美丽乡村将集体努力和个体努力相融合,借力使力,扶一程,送一程。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对整村搬迁的地区要强化旅游扶贫,聚焦对策成因方法。对乡村旅游作分析和预测,制定乡村旅游规划,强化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健全工作机制,完善景区景点带动扶贫、生态旅游扶贫、古村旅游扶贫模式,加大贫困村干部和管理服务人员培训力度,提高扶贫的专业化水平。

  发挥统战资源优势。充分利用统一战线在人、智、财等方面的资源优势,为扶贫开发注入新鲜血液,让统战工作与扶贫开发相互促进。依托绿水青山、田园风光、乡土文化,各帮扶企业要求真务实,大力发展休闲度假、旅游观光、养生养老、创意农业、农耕体验、乡村手工艺等,使之成为繁荣农村、富裕农民的新兴产业。加强与政府的对接和对外推介,深入帮扶点进行实地调研,因地制宜发展产业,鼓励旅行社、星级饭店、搜索引擎、旅游网店实施线上线下对口帮扶,确保工作取得实在成效。

  突出美丽乡村建设。深度贫困的乡村往往不为人知,但原生态环境是大自然的最佳馈赠。在建设中突出规范性和差异化,结合零散村庄整治做好乡村研发和项目策划。坚持地方特色、坚守乡村味道、筑牢田园梦想,使扶贫开发始终按照“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要求进行,与新型城镇化相得益彰,取得推进过程中项目扎根和人口脱贫的叠加。要突出特色形成一村一景一品一韵,将农村分散经营与产业集聚相集合。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发展集群经济,提高旅游的可及性,全域旅游,全新追求。

  拓展旅游市场内涵。城镇化的推进和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使维护乡村自然环境显得更为迫切。致富的本质是旅游市场在乡村的全链延伸,美丽民族乡村建设得越好,不仅外来游客愿意来,外出打工者也更愿意回,在家乡创业,形成示范效应,带动一批人脱贫,其实际经济意义并不低于外来游客。尊重和激发农民的首创精神,拓宽增收渠道,对旅游市场进行细分和分工,提供差异化旅游要素,解决闲置劳动力就近就业,在民宿购物娱乐等方面增加交易频次,深化脱贫效果。

  项目支撑、景区带动、政策扶持,旅游合力扶贫让发展红利共享,是脱贫攻坚“绣花”功夫的优秀样本。国家评定几A级景区的标准是“顶天”,和扶贫联系在一起是“立地”,在旅游逐渐成为国家发展战略支柱产业的新时期,深度贫困地区的旅游事业大有可为。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进入文化产业频道>>>>>

(责任编辑: 邵希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