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善治”在姚家街道的实践

2016年06月16日 10:06    来源: 大众日报     孙先凯

  原标题:“文化善治”在姚家街道的实践

  近年来,地处济南东大门的济南市历下区姚家街道赶上了一波飞速发展的大潮。中弘广场、中铁国际城、济南中央商务区等一系列重点项目正在崛起。经济高速发展、迅速城镇化转型过程中,社会治理问题突出成了摆在面前的一个实际问题。拆迁、失地农民保障、社区建设过程中,如何人性化地达到善治的目的?“在近年来的基层工作中,通过基层文化建设,以文化抓住人心、挖掘人性、引导民智、促进民和,我们真正看到了‘以文化人’的作用。”姚家街道党工委书记曾素燕说。

  高档社区变文化社区

  “我以前修飞机,现在教太极。”家住姚家街道名士豪庭小区的赵相汶退休后在社区居委会活动中心操起了“第二职业”。现在他所带领的太极队已经有将近50名成员,社区的文化小广场上每天都有太极队的身影。“退休后闲不下来,想着发挥自己的专长搞点文化活动,在社区里发挥点余热。”赵相汶说。

  名士豪庭第二社区居委会主任杨奎香介绍,除了赵相汶带领的太极队之外,社区居委会还组织了健体队、舞蹈队、锣鼓队、合唱团等文艺团体。“现在居委会二楼的多功能活动室每天都不闲着,小区居民来到这里排练、切磋,其乐融融。”

  记者观察发现,在名士豪庭第二社区居委会综合活动中心内,除了活动室、图书馆之外还设有齐鲁晚报张刚大篷车社区文化服务中心。“这是齐鲁晚报在全省设立的首个社区服务中心呢。借助媒体的力量,为我们社区带来了国学讲堂、剪纸讲座、消夏晚会等文化活动,还出版了我们社区自己的社区报《新姚家》,文化味越来越浓。”杨奎香介绍说。

  作为新建成的高档小区,名士豪庭在几年前也有一些不和谐的事让杨奎香操心不少。“作为新建小区,住户来自各地,帮子女看孩子的老人也不在少数。小区存在着邻里关系淡漠,很多离退休老人晚年精神生活空虚等问题。”在社区组建居委会,尤其是接收房地产开发商所提供的办公场所之后,开展文化活动成为居委会了解居民、服务居民的好平台。“通过组建文艺活动团体,定期举办各类文化活动,让居民有了社区自豪感。尤其是老年人,说起自家小区的文化活动室、图书馆、阅览室和众多的文化活动,有满满的幸福感呢!”杨奎香说。

  为新市民留下传统记忆

  在快速的城镇化进程中,姚家街道已经没有一块“闲地”,辖区全体村民都成了失地农民。“当了大半辈子的农民,一下子成了城里人。和邻居的交流少了,人情味淡了,年轻人更是把祖上的东西忘得差不多了。”姚家庄居民洪连凯告诉记者说,“虽然住上楼了,但有种一下子没了‘根’的感觉。”

  打水的辘轳、做煎饼的鏊子、翻地的耙、运东西的独轮车……对像洪连凯这样的在农村中生活过的人可以说是再平常不过,但是,对于他的孩子和孙子则是一个陌生的物件。在姚家街道雁翔苑小区,名为“记住乡愁”的农村民俗博物馆中,带着孙子来参观的洪连凯得一件件地向小孙子介绍老物件的用途。“这是摊煎饼的鏊子,这是各式各样的拴马柱,这是千层鞋底,这是老式梳妆台,这是木头轮子的独轮推车……”

  姚家村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为这个农村民俗博物馆取名“记住乡愁”有一定的含义。“城市化进程中,原来的居民没有了土地,但对于农村生活的怀念和对故土的思念并没有消失。可能以后,这些居民的子孙再也没有机会认识这些农具了。将这些逐渐消失的农村老物件集中起来进行展览,是为了让这些失地居民对故土有个念想,与过去生活还能有情感对话。”

  “以文化人”是凝聚人心的突破口

  “平房变楼房,不是城镇化。如何让农民变成市民才是关键。”曾素燕表示,“在这个转变过程中,拆迁、安置、居民社会保障等一系列问题接踵而来,处理不好,基层工作就不能说是成功的。”

  姚家街道在城镇化进程中也经历了转变的阵痛,因为拆迁和工作、生活方式的转变,引起的邻里问题、家庭问题、社会风气问题,造成居民关系、干群关系紧张。“基层社会治理重要的是抓住民心,如何引领风气、凝聚人心?‘以文化人’便是一个突破口。”曾素燕说。

  如今,姚家街道下属的7个村(居)都已经建成文化活动中心,辖区内有35支文化活动队伍,2个文化大院成为国家示范单位,居民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已经达到高水准。“现在春天有文化培训,夏天有文化消夏晚会,秋天有重阳节孝道文化活动,冬天有春节秧歌、锣鼓活动……”姚家村负责人介绍说,“这些文化活动不仅让居民感受到文化活动的魅力,调动他们参与文化活动的积极性,更重要的是通过积极向上的文化活动,弘扬社会正能量,抵制歪风邪气。”

  最近,姚家街道姚家村委会正计划着搞一个“全家福”的展示活动,免费为居民拍摄全家福并评选最美全家福。“其实这个活动背后我们想得更多的是促进家人对老人的探访,督促他们孝敬老人。有时候大道理讲不通,通过一两场文化活动倒是很容易推进了。”姚家村负责人表示。

  “对于姚家社区这样的经历城镇化转型的基层,近年来文化建设的成果让我们意识到了文化引领民心、凝聚人心的作用。”曾素燕说,“通过一系列文化设施的建设、文化活动的开展,所形成的文化印记让居民‘知书达理’,唤醒了文化自觉的力量。这是基层治理中屡试不爽的大智慧。”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进入文化产业频道>>>>>

(责任编辑: 魏金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