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jpg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化产业 > 专题库 > 2021专题集 > 2021网络中国节之元宵节 > 要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2021元宵戏曲晚会将重现梅兰芳失传剧目

2021年02月22日 15:37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客户端北京2月18日电(记者 宋宇晟)记者获悉,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录制的《2021元宵戏曲晚会》今年将首次走出演播室,在江苏东台的天仙缘景区打造一场实景戏曲大秀。

  戏曲节目将结合无人机、威亚、AR等现代科技手段,呈现“上元之夜,山河百景”的场面。此外,梅兰芳先生已经失传的剧目《上元夫人》也将重现舞台。

  《2021元宵戏曲晚会》作为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成立后创作的第一个元宵戏曲晚会,打破了以往与春节戏曲晚会一体的模式,单独制作。晚会不仅呈现应景应节的名家名段,还有精彩的新创剧目,在传统文化中融入时代新风。

  2008年,东台依据国家级非遗名录“董永传说”作为核心IP,打造天仙缘景区,建立了董永七仙女文化园,园内有24处景点和比较完备的实景演艺舞台。

  董艺透露,七仙女文化园中汉潮街的古风建筑、亭台楼阁、摩云阁前的3D威亚、水上舞台、大型焰火等完备的实景演艺基础,让晚会中的节目设计有机融合,对各个节目的视觉呈现都有所提升,通过这些特殊装置与实景场地的加持,为观众呈现出一台与以往大不相同的元宵戏曲晚会。

  在她看来,元宵戏曲晚会与地方文旅的结合是此次晚会的一次拓展与突破。

  记者了解到,《2021元宵戏曲晚会》将户外实景和情境融合,设计时长120分钟,共分为9个篇章,高科技的手段更为晚会增加了时尚感和浸入式体验。

  晚会执行导演潘宁透露,整台晚会的开场大秀“山河百景”,恢弘而喜庆,层次感丰富,让观众有一种“穿越”之感,外围的舞龙舞狮和民俗表演,街上身穿汉服的“古人”与现代人同时游走,以及“斯坦尼康”一镜到底的拍摄方式,让人们身临其境,再现了“上元之夜”的灯影月色、市集喧闹、游人如织的盛况。而在街巷之中,又有杂耍、功夫茶、当地美食的展示,小舞台上有水袖 、椅子功等戏曲元素的呈现。而随着冲天响的烟花,人们的视线来到了主舞台,用AR技术从圆月中引出由戏曲演员和舞蹈演员组成的场面,开启了好戏连台。

  借助于景区内的威亚索道,使得灯笼和丝带高悬,亭台楼阁交相辉映,主舞台变成青绿山水中的月中仙阁,一轮满月悬挂半空,古朴卷轴徐徐展开,呼应着上元夫人的歌舞蹁跹,花灯焰火诠释出火树银花不夜天上元美景。

  特意搭建的360平方米的地屏如同是镶嵌在地面上的一块翡翠,通过夜空中的航拍,让戏曲演员的身形变化更加清晰。

  而3D威亚的运用则让演员们如同仙子般飘逸。潘宁透露,在《天地情缘》的表演中,美轮美奂的光效投射到整个舞台建筑摹云阁上,七位仙子似流光般缓缓飘落,仙气环绕,带来“超视觉”的体验。

  《2021元宵戏曲晚会》以广阔天地为舞台,营造超凡脱俗的观演氛围。而烟火点燃夜空苍穹则让节目变得震撼。潘宁坦言,晚会中的三四个大型节目都用到了孔雀开屏式的大型烟火,与廊桥和阑干上的小型烟花配合,如同一把打开的扇子。

  同时,总导演董艺表示,晚会的节目聚集了传统名段,京剧、川剧、沪剧几大剧种,地方戏以及南方北方剧种,梅兰芳先生失传的《上元夫人》也将重新上演。

  据介绍,梅兰芳曾专门以元宵节为题材,编演了《上元夫人》一剧。1921年元宵节,梅兰芳演于珠市口开明戏院,梅兰芳自饰上元夫人,可惜的是,该戏已经失传,仅仅遗留下曲牌名和寥寥几张图片。

  董艺表示,此次节目组特意从故宫博物院找来了图谱和图片等素材进行重新编排,将这部百年经典复刻还原。京剧名家史依弘扮演上元夫人,使得这部失传已久的梅派剧目在元宵戏曲晚会的舞台上华彩重现。届时,还将用科技手段将梅兰芳先生的照片再现在舞台上,彰显戏曲人挖掘传承经典,弘扬传统精粹的责任与情怀。

  元宵戏曲晚会不仅展现经典,而且还有蓬勃的创意。由华彩少年们带来创演秀《上线吧!华彩少年》融合了书法、武术中提取的元素,展现少年们对戏曲的传承,中国传统文化散发的无限生机和活力;现代彩调剧《新刘三姐》则展现了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道路上,人们致敬传统讴歌当下的真情实感,同时展示了老百姓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

  在 “英雄传奇”篇章,讲述两位门神尉迟敬德和秦琼的传统剧目会首先呈现,展现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英雄气概与爱国情怀。而在精彩的武戏之后,晚会还将视角转向战争年代,豫剧《刘胡兰》、锡剧《为了新中国》和川剧《江姐》三部优秀革命题材戏曲作品,致敬革命先烈。

  晚会场景丰富多变,节目形式多样,但实景拍摄也给整个节目组带来巨大挑战。

  对此,董艺表示,令人感动的是,上至年过七旬的艺术家,下至二十出头的舞蹈演员,都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演出录制中去,只为晚会最后能成功的完成拍摄预期,完美呈现。

  晚会将于2月26日CCTV-11频道19:30、CCTV-4K频道21:35播出。(完)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进入文化产业频道>>>>>

(责任编辑: 李冬阳 )

分享到:
延伸阅读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