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的广西,春雨浸润过的山野正酝酿着一场盛大的花事。南宁火车站的一声汽笛长鸣,今年首趟“银发赏花专列”缓缓启程,载着数百名精神矍铄的老年旅客,驶向油菜花染金的崇左、桃花灼灼的桂林,开启一场“慢享春光”的深度之旅。这列穿越花海的火车,不仅串联起八桂大地的春日精华,更折射出文旅行业对银发群体需求的深刻洞察——原来,衰老从不是远方的终结,而是另一种生活美学的开始。
“常规旅行团节奏太快,景点像走马灯,我们‘老胳膊老腿’实在吃不消。”退休教师张阿姨的吐槽,道出无数银发族的出行困境。而这趟专列以“慢”破局:行程设计避开人潮汹涌的网红打卡点,转而深耕小众秘境——崇左明仕田园的油菜花海、靖西鹅泉的晨雾倒影、黄姚古镇的青石板巷,每一处都预留充足时间让老人沉浸式体验。更贴心的是,列车配备随车医生、无障碍车厢,甚至根据老年人口味定制低糖低脂餐食,让旅途舒适度直线攀升。
当专列穿行于喀斯特峰林间,车窗俨然成为流动画框。桂林会仙湿地的紫云英如紫色地毯铺展,恭城月柿园的梨花似雪落满枝桠,老人们举着相机互相拍照,笑声与快门声此起彼伏。列车特设“花海摄影课堂”,随团摄影志愿者手把手教老人用镜头定格春光,75岁的李伯伯兴奋展示他的作品:“这张油菜花田的照片,要发朋友圈让老伙计们眼馋!”
这趟专列还是一座移动的“社交客厅”。车厢里,银发族自发组织起山歌对唱、书法笔会;到站后,年轻人化身“导游志愿者”,陪老人探访壮族非遗作坊。在崇左壮家小院,80岁的壮族阿婆用壮语唱起迎客歌,北京来的王奶奶用手机录下旋律:“回去要教社区合唱团唱这首‘广西style’!”代际碰撞间,孤独感被温暖瓦解。
广西文旅此番创新,实则是精准踩中了银发旅游的风口。数据显示,我国60岁以上人口超2.8亿,其中超六成有出游意愿。专列模式以“一线多游”“车随人走”的特点,完美契合银发族追求省心、省力的需求。更深远的意义在于,它或将推动铁路系统从单一运输向“移动目的地”转型——当绿皮车变身移动民宿,当铁路网串联起乡村振兴线,文旅融合的想象空间正在被重新打开。
当这趟赏花专列缓缓停靠终点,老人们带着花香与故事返程,重新发现自我:原来,皱纹里可以盛满春风,白发间依然生长着对世界的惊奇。在老龄化社会加速到来的今天,广西文旅给出的启示是——与其将银发群体视为“特殊群体”,不如将他们看作生活美学的探索者。毕竟,真正的衰老,不是白发爬上鬓角,而是眼中失去了对远方的向往。(朱贺、施维翔)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进入文化产业频道>>>>>
(责任编辑:
李冬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