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阿坝有匠心 守护一方净土 以非遗文创大赛看阿坝底蕴

2023年11月20日 13:19    来源:四川新闻网   

  原标题:净土阿坝有匠心 非遗文创大赛结果出炉 守护一方净土 以非遗文创大赛看阿坝底蕴

  四川新闻网-首屏新闻成都11月17日讯 非遗,是跨越时间的文化沉淀,千百年来,历久弥新。11月17日,以“净土阿坝非遗手作”为主题的非遗文创大赛结果出炉。马尔康市手工银饰八宝茶罐、壤塘县壤巴拉擦擦、黑水县手工刺绣、松潘县回族花纹皮雕画、若尔盖县天珠香囊等16个作品开启线上展播,展示阿坝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创新成果,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据了解,此次大赛旨在丰富全州旅游市场的文化创意产品和旅游商品,挖掘、保护、传承、融合、创新阿坝非遗,将非遗技艺与文创产品相结合,不断增强阿坝非遗影响力、感染力、竞争力,打造出极具阿坝本地特色的非遗文创IP。

  16件作品脱颖而出

  非遗之光闪耀净土阿坝

  “净土阿坝非遗手作”非遗文创作品征集大赛自7月12日启动以来,吸引了全州十三县(市)社会各类文化机构、创意产业协会、非遗协会、优秀个人设计师及优秀设计团队积极参与,共收到投稿作品84件,其中实物11件,电子稿件73件,涉及生活日常、文创产品等多个领域。

  根据赛事规则,本次大赛采用“线下作品专家评分+作品网络投票”方式举行,线下评审工作由3名省级文化创意领域专家和2名阿坝州本土非遗专家组成。评审现场,评审组严格按照大赛评分规则和评分表要求,从文化元素、创新性、实用性与落地性多个方面对所有作品进行综合评分,最终根据得分高低评选出最佳作品。

  经过评比,大赛评选出壤塘县壤巴拉擦擦、嘎玛拉高原草本养生系列作品、藏式陶艺、藏陶茶具套装;黑水县《祝瓦平步青云》手工刺绣作品、《民族特色牛绒桌旗》牛毛编制;理县岷江百合系列文创产品、民族文化“有”字磁性剪纸;小金县牦牛大叔系列作品;松潘县回族花纹皮雕画;汶川县羌族剪纸灯具、《拉姆》黏土制作;若尔盖县天珠香囊;马尔康市手工银饰八宝茶罐;个人参赛的安斗藏香香牌;个人手工共16件作品。

  “参赛选手充分发挥创新力和创造力,让非遗产品与州文化、当代潮流相结合,使其‘活’起来,大赛也吸纳、积累、沉淀、转化了一批优秀、实用、符合大众喜好的非遗设计创意成果。”此次大赛相关负责人表示,好的文创能讲述地域、产品故事,一件文创产品就是一个“文化使者”,这些“文化使者”让阿坝文化、阿坝非遗得到更为广泛的传播和展示,对于阿坝州非物质文化遗产有着重要的保护和传承意义。

  为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推动文明交流互鉴,此次以阿坝州官方微信公众号为载体,打造阿坝非遗“线上展厅”,让阿坝新旧非遗文创在线上用文字、和图片展示的形式活起来,让非遗说话、把历史智慧和传承展现给大众。

  守护千年传承

  传统非遗赓续文化薪火

  中华五千年文明源远流长,非物质文化遗产熠熠生辉。阿坝州按照“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思路,扎实推动历史文化保护和羌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羌年荣获“最具潜力县域节庆奖”并入选“全国优秀县域节庆”名录,桃坪羌寨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萝卜寨村被评为中国首批传统村落。

  “我们正在机制建设、项目开展、以及活动策划、队伍组建、阵地建设、平台搭建上做文章,不断夯实文化保护成果。”阿坝州相关负责人表示。

  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是中国非遗保护工作“金字招牌”,更是阿坝“州之要事”。阿坝州秉持“保护优先、整体保护、见人见物见生活”建设理念,不断推动实现“遗产丰富、氛围浓厚、特色鲜明、民众受益”的建设目标。

  截至目前,全州共有国家级项目20项、代表性传承人13人,省级项目101项、代表性传承人114人,州级项目552项、代表性传承人499人。建成国家级非遗生产性保护基地1个、省级非遗生产性保护基地3个、省级非遗传习基地3个,州级非遗生产性保护基地34个、州级非遗传习基地42个,非遗工坊107个。

  同时,阿坝州与绍兴市人民政府签订《大禹文化传承发展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开展大禹文化研究合作;与上海大学、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四川艺术学院、西南民族大学等高校深化“校地”合作,开展羌绣、羌年、传统工艺等培训,持续推动非遗传承人才培养。

  如今,阿坝州已构建起以传承人为主体,以传习基地为阵地,以对口协作为平台,以产品为竞争力的文化生态保护发展格局。

  盘活非遗经济

  创新赋能扮靓产业新景

  传承是非遗创新的基础,创新则是非遗紧跟时代、拥抱市场的关键。在做好保护传承工作的同时,阿坝州不断探索新路径,延续文化生态基因的同时,发展经济效益。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越来越融入生活的当下,阿坝州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高水平融合、高质量发展,鼓励合理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进行文艺创作和文创设计,提高品质和内涵;支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与特色生产、人民生活、创意设计、市场需求相衔接,打造一批消费潜力大的特色产品。如今,仅羌绣产品年产值就达上千万元,文化助力乡村振兴,在阿坝是一幅幅可见的实景。

  据了解,为进一步推动非遗与时代接轨,让其社会效益和经济价值充分发挥出来,阿坝州构建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1+3+N”机制,打造《羌魂》等非遗展演剧目,启动“非遗+扶贫”“非遗赋能乡村振兴”等项目;开展“藏羌戏曲进校园”等活动,创新方式拓展项目外延;将非遗与乡村旅游相结合,组建非遗展演队,编排非遗晚会,展示原汁原味的民族风情,开启乡村生态旅游全新模式。

  如今,阿坝州成功推出非遗数据平台,持续实施阿坝州非遗记忆工程,持续开展中华羌族文化文库、羌族语言文字库、大禹数字文库、传承人抢救性记录工程,为保护区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将非遗工坊与文旅产业、乡村振兴有机融合,不断推动非遗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推动了保护区“氛围浓烈”“民众受益”。非遗保护与发展写满“阿坝特色”,为纵深推进羌族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积累下宝贵的“阿坝经验”。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进入文化产业频道>>>>>

(责任编辑: 李冬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