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大家提出的“凶煞”,阎炳武表示这并非设计初衷:“龙票上的龙,采用的是中国最传统的龙型加以变化,表现龙的雍容与威严。龙票主要表达的是降魔祈福主题。陈老师翻阅了很多资料,最终选用手工绘制、电脑设色的方法来‘画’这条传统龙。”
5000年,中国龙经历这样的变迁
从实物资料看,新石器时代到周代以前的龙,大部分形态和蛇接近,都是细长体,无足无爪。出土于距今5000年的红山文化中的玉龙,能看出所模仿的动物原型——有点像马、也有点像鳄的头部,C形蛇身。
到了夏商周时期,大多数龙头部有了角,口部张开,无足的仍然较多。这一时期的龙,头部已基本定型,应该是民族和文化融合的结果。
西汉时期,龙的形象比较完善,一般都有足、爪、鳞甲、长角,口部有须。
到了唐代,龙的身体和尾部不分,体型丰满;头部比较宽、短,角的分叉接近鹿角;眼睛从过去的圆眼、三角眼变为美丽的凤眼。
在宋代,兽体消失,固定了蛇的长体,出现强有力的、锋利的鹰爪。
元明清时期,龙的形象大多张牙舞爪,动感强、力度大,威严矫健,基本形态一致。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进入文化产业频道>>>>>
(责任编辑:杜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