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大栅栏,同仁堂、瑞蚨祥等众多老字号林立。这里交通便利,商业气氛浓厚,是人们喜欢光顾的地方。

图为大栅栏街上的老字号张一元。
大栅栏简介:大栅栏地处北京中心地段,原称廊房四条,距今已有近600年的历史。在明清两代,北京为了“宵禁”方便,很多街巷道口建立了木栅栏。因廊房四条的栅栏修得比别处高大,故人们习惯称这条胡同为“大栅栏”。
历史上大栅栏是一个繁华的商业区,有不少国内外闻名的老字号坐落于此。大栅栏还曾是北京的一处娱乐中心,历史上曾经有过5个大戏楼:庆乐园、三庆园、广德楼、广和园、同乐园。
上世纪80年代以来,通过几次改造,大栅栏最大限度地还原了传统的商业特色,历史风貌得到保护和延续。
一边是青砖灰瓦、雕梁画栋,另一边是半圆形雕花石柱拱门,在北京大栅栏这条古老商业街上,中西方不同的建筑风格共存,构成一种奇妙的和谐,展现出这条老街饱经沧桑的独特风情。漫步在大栅栏,仿佛回到了100多年前老北京城,依稀可见昔日繁华景象。有人曾经这样形容大栅栏,“京师之精华尽在于此,热闹繁华,亦莫过于此”。
在商业高度发达的今天,大栅栏虽然不复当年的盛况,但依然游人如织,是北京人和外地人喜欢光顾的地方。
改造中的“修旧如旧”
在城市面貌日渐趋同的今天,城市里能够让人们唤醒昔日记忆的地方越来越少。城市中那些曾经的繁华,逐渐在拆与建的历史进程中消失,成为一张张黑白老照片封存于人们的记忆。然而,北京大栅栏摆脱了成为老照片的命运,它的历史风貌和繁华一直保留至今。
北京大栅栏东起前门大街,西至南新华街,南邻珠市口西大街,北接前门西大街,占地面积1.26平方公里。它占据着北京市中心的一块风水宝地,从明代开始兴起,繁盛至今,已有近600年的历史。这里是北京历史延续最长的传统商业区,也是很多人心中最有“北京味”的地方。
上世纪60年代,大栅栏迎来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一次全面整治,就是那次整治诞生了北京城的第一条柏油马路,使本来就是繁华地段的大栅栏更加人山人海。从那时一直到上世纪80年代初,都是大栅栏的幸福时光。
改革开放以来,北京城区版图在不断向外拓展的同时,新的商业中心不断涌现。与时代快速发展相对比,古老的大栅栏逐渐显得有些“老态”:人口过于密集、街道拥挤狭窄、配套设施落后。而且,商品档次不高、购物环境差、假冒伪劣商品横行,大栅栏日渐成为北京人心中低端商品的聚集地。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进入文化产业频道>>>>>
(责任编辑:张晓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