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兵:文化主管部门要搭好平台 让企业上面去唱

2011年11月12日 15:10   来源:中国经济网   

北京文化局演出艺术发展处副处长戴兵

 

    北京文化局演出艺术发展处副处长戴兵    中国经济网 张晓晔/摄


    中国经济网北京11月12日讯由中国北京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组委会办公室、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促进中心、东城区人民政府主办的“第五届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发展论坛”今日在北京歌华大厦隆重召开。在下午举行的“文化金融产业分论坛”中,北京文化局演出艺术发展处副处长戴兵发表了题为:“北京旅游演艺市场的现状与展望”的主题演讲。 点击进入直播专题地址>>>>>

 

    以下为现场嘉宾发言的文字实录:

    大家好!今天非常高兴能够有这个机会参加,今天看到了在座的有业内的领导,有资深的专家,同时也有曹总这样的具体的操盘手。他们站的高度和视角、视野确实让我们感觉到北京未来演艺产业发展的一个前景。所以在这接一下张宇先生刚才那个题,我要讲的这个题最后就是要政府来呼吁大家,都来关注演艺产业,最后达到您的那个愿望。

    这些年,作为北京市文化主管部门,我们主要是在做文化事业,近两年从文化事业当中,逐渐也把注意力转向文化产业。作为演艺产业,我们从文化局这个角度来讲,给它一个小的定义,今天我们说的是旅游演出,作为一个大的演艺产业中的一个小的部分,今天就把我们对于北京市演艺产业旅游演出了解的一些情况给大家做一个介绍,希望大家一起来探讨,共同关注旅游演出产业。

    北京市目前有旅游演出场所32家(这是最新的数据),其中在各个区县注册备案的24家,实际上常年演出的,而且演出效果不错的应该说也就是15到20家这么一个规模。这些场所现在给它怎么去定位?刚才几位提到的是一个大的演艺产业,什么叫旅游演出这一期我们也在学习、在摸索当中,未来发展怎么给它定位,这也我们大家需要共同探讨的问题。通过我们近一两年对北京旅游演出的观察、了解,总体有这么几个感觉,第一,从北京来讲,数量上是占绝对优势,数量多,北京和外地相比,30家旅游演出场所,而各省市据我们了解,基本上的模式就是一省一剧或者叫一景一剧大概这样一种格局。目前了解到的,还有没有掌握到的一部分,最后从数量上是占绝对优势的。

    第二,总体的体量还是偏小,刚才张宇先生讲到,包括曹总也讲到,百老汇也好,包括拉斯维加斯也好,包括现在的澳门也好,体量够大,科技含量也是够高的。我们的旅游演出在这一块还欠缺,虽然也有了几家,比如《功夫传奇》也是一个体量相当不错的,而且演出效果也相当好,去年也是列入文化部首批重点旅游演出项目,北京市有4家。整体感觉体量还是偏小,因为演出场所决定了它的体量,现在基本上分这么三类,一类是茶馆类,另外一类是会馆或者老戏楼,第三类就是剧场,在这样的环境下,只能做到这样的体量。但是话又说回来,中国我们自己发展旅游演出也就30年时间,从84年开始,朝阳的杂技,包括天地剧场杂技,最早以杂技为主,我们发展的步子还不是很快。到90年代初的时候,这个阶段开始逐渐走起来了,主要也是因为外地的一些剧目对北京的刺激。比如说像《印象刘三姐》等等,外地这些项目起来促进了90年代以后走的非常快。

    从体量来讲,北京大体是这么一个体量,比较小。刚才张宇先生也说了,我们不要豪华的,曹总也说了我们要人性化的,实际的,实在的,我说的这个体量和这个不矛盾,我们必须要从内容上把它做足,是内容科技含量实实在在的提升,而不是要做超大规模、豪华阵容。

    第三,总体水平偏低,虽然说我们现在做得很好。用几句话来说,基本上还是一两个人的小段,曲艺类的非常多,就一两个人的小段,再加上三五个人的小戏,折子戏一晚上几出,再加上七八个人的杂技等等。从内容质量上,总体偏低。

    鉴于这样的情况,实际上是有几个原因造成,一个是北京的地少价高,据我们了解《印象刘三姐》的创始人三年前就想进入北京,前几天我们还带他去了看了南四环一块地,周边环境不是特别好,所以在北京地是个问题,提供不了大体量的服务。

    二是硬件设施和科技含量,北京市现在有94个在册的剧场,这些剧场每年真正演出的也就30个左右,在社会上认知度、口碑比较好的就30个左右。我们做了一次扫街式的摸底,北京市的演出场所达到271个,但大部分都不能作为商业演出,因为产权归属等等问题,仅仅能演出的也就是94个剧场。在这么一个剧场规模下,2010年的演出94个剧场在17000多场不到18000场,其中21个旅游演出占到了7000场,由此可以看到旅游演出的潜力还是非常巨大。未来在这一块,把工夫做足以后,能够有一个更好的提升。

    三是制作团队队伍匮乏,刚才张先生也提到人在培养。我们现在制作比较大的是请国外的团队,当然也不多,国内就这么几个名人大腕,用来用去大家也觉得有点审美疲劳了。整个制作班子、制作团队是个最大的问题,有好多项目、好多创意,刚才已经听到曹总讲,十年前这么好的一个创意,肯定是种种原因,对他的扶持力度也好,场地环境也好,包括肯定存在一个制作团队包括实施操作的困难,在制作团队这一块,未来是我们需要关注的一点。

    四是行业规范,目前旅游演出行业这一块也有一些“潜规则”,这种潜规则是市场条件,没办法,大家也认可。最近我们做了一些调研,比如现在演出的高票价也好,这些就是因为旅行社,特别是导游在和演出场所之间关系的协调上目前不是特别良性、特别好的状态。据我知道《功夫传奇》,这是属于北京拿的团购票比较高的,低的也就10块钱看两场,而且行业间的竞争,杂技至少就有八到十家,他把票价拉到最低,10块钱看两场成本都出不来。这个在行业内恶性的竞争也是一个不好的状态,对我们一些想做大、做强的是一个伤害,行业内的内部规范需要高度重视。最近我们也做了一些工作,在研究,也在探讨,怎么样形成一个北京市的演出行业联盟,让行业自律,政府再从背后进行一个协调、沟通,这样让它进行一个良性的发展。

    未来,从文化主管部门作为来讲,我们应该做的就是搭建好平台,做足服务。我们要搭好平台,让企业、让大家在上面去唱,我们在背后做好这样的服务。

    曹总刚才也是提到,说到政府支持这一块很含糊就过去了,“我想政府一定会支持的”,政府肯定会支持,而且我们也在积极努力,从去年到今年,和北京市旅游委联合起来组成课题小组,一方面在调研,一方面也在想明年是不是能够出台政策,引导现有的旅游演出,是不是还能引导打造更好、更大的旅游演出。作为一个世界城市也好,我们往这个方向走也好,目前北京确实缺乏这样的大项目、吸引人的项目。比如澳门的《水舞剑》,我周边的一些朋友专门是为看舞台剧去的。所以未来北京需要这样的,不是豪华的,但是一定要吸引人的精彩的、高科技含量的大的项目。政府这一块我们尽量从各个方面做好服务,有好多的旅游演出场所对宣传这一块是一个瓶颈,一是宣传投入太少,二是宣传渠道太少。我们也在做这样的工作,和中国民航杂志在做宣传,演艺企业已经登上去。做一个小广告,11月底,北京市的旅游演出推介日,由旅游委和文化局两个主管部门第一次这样合作,实实在在的做一件事。

    我们会尽力从方方面面考虑,搭好平台,做好服务,更多的希望在座的各位专家、业内各位朋友帮政府出谋划策,监督我们,大家共同把北京市的旅游演出产业做好,为我们大的文化产业打好基础。我就不占用大家时间,因为今天来我认为确实是应该学习的。谢谢大家!

    (以上为直播实录,未经本人审核)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进入文化产业频道>>>>>

(责任编辑:张晓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