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如今,在市场化的过程中,随着制播分离的推进,审查变为备案制,只对其节目方向进行把控,并不具体到文化产品是否通俗、有过分商业化的庸俗之气等等这些方面。因此,目前缺少一个很好的监管机制。”魏鹏举对记者表示。
有专家表示,六中全会公报中提出的“完善文化产品的评价体系”,就是针对目前市场上部分文化产品存在为迎合市场而“三俗”化的倾向提出的,而此前的制度建设主要是针对计划经济条件下、事业性的文化单位情况制定的。“现在我们需要制定的是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文化体制改革发展特性来修正制度、完善行业协会的作用,要充分利用公共财政投入的导向作用、利用市场的杠杆。商报记者蒋梦惟
文化创新可从金融助推和版权环境入手
案例1
今年9月13日,洛可可设计集团发布《平板电脑设计趋势报告》,首次从设计行业角度预测未来平板电脑创新发展趋势。
案例2
从《东北人都是活雷锋》、《老鼠爱大米》到《两只蝴蝶》,从雪村、杨臣刚到“西单女孩”、“旭日阳刚”,不少歌曲因网络而迅速风靡,一些原本无名的音乐人一夜走红。
案例3
今年,作为A8音乐集团创始人、董事局主席的刘晓松正在加速研发“音乐云”技术、积极开展创作人计划,同时拓展校园音乐渠道。
案例4
Artkey艺奇文创集团自2001年起与台北“故宫博物院”合作故宫数位真迹复制画的开发与销售,推出“故宫艺奇典藏”数位真迹画作品牌,成功开发出一系列高端艺术品。
刚刚结束的第十七届六中全会,有关文化创新的表述在公报中出现达5次之多。公报对文化创新与创造前所未有的重视,强调应通过创新与创造进一步解放文化生产力,重视文化资源的深度发掘,使当前的文化市场产品更丰富、更具竞争力。
然而目前我国文化原创能力尚显不足。突出表现在文化产品的科技含量较低,附加值不高,产品复制能力强大,原创能力低下,能够影响世界的文化产品稀缺;高端尤其是大师级文化创意人才较匮乏,制约着中国文化原创能力的提升;文化业态创新不足,文化业态创新尤其是新兴文化业态主要成形于国外,我国尚处在“拿来”阶段。市场需求的快速提升、企业融资的多方式探讨、版权保护的全方位实现,都成为创新亟须探讨的话题。
新需求催生新兴市场
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陈少峰分析,文化市场的发展需要兼顾不同的受众或者消费者层次,包括精英与大众、城乡、成年人与未成年人;尤其是要提供满足青少年需求的创新文化内容产品。新需求正在极大地刺激新兴市场的发展。
以数字出版行业为例,迅速扩大的数字内容消费群体,将成为对电子书、手机报、网络视频等数字出版产品消费需求增长的主要拉动力量之一。“网络一代”消费需求不断“升级”,为创新型数字出版产品新兴市场的发展成熟创造了条件。
金融助推促自主创新
作为文化创意产业中的重要一环,工业设计产业自身的特质,决定其发展需要金融机构大力推动。北京工业设计促进中心副主任宋慰祖表示,应该从两个方面来看产业发展,首先,新中国成立以来建立了庞大的设计专业院所、研究院、设计院等一套完整的设计体系。但是,这套体系当中也存在着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即设计院多是以工程结构和完成委托为主的设计方式,而真正的有创造性的设计恰恰是现在的设计部门相对欠缺的。
而另一方面在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过程当中,成长起了一批中小型的设计公司,这些中小企业具有相对创造性活力,但又没有大型设计院所具备的集成技术与文化艺术方面的能力,缺少大量的技术和资金投入。
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完善创新环境
“丰富、发展和提升文化内容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文化内容不仅是繁荣我国文化的核心要素,也是涉及国家文化安全的主要内涵;而且,在文化内容产业做好之后,才能促进文化产业的良性健康发展。”陈少峰表示,通过内容知识产权不仅可以延长产业链,而且可以通过艺术授权等做法带动文化产业制造业的发展,乃至延伸至其他制造业的提升。
商报记者姜琳琳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进入文化产业频道>>>>>
(责任编辑:王婉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