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山水为舞台的实景演出《印象·刘三姐》问世后,导演张艺谋、王潮歌、樊跃几乎隔一两年推出一部“印象”,构成了一个印象系列。这些作品为人们提供了新的艺术享受,促进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但同时质疑声迭起,有批评者认为其形式雷同、缺乏新意。对此,印象系列导演“铁三角”怎么看?

《印象·西湖》剧照

《印象·海南岛》剧照

《印象·大红袍》剧照
王潮歌:山水作背景,天地当舞台。实景演出最大的剧本是山水。
排《印象·丽江》时走了一个弯路,就是让人去祭祀天,祭祀动物,祭祀水,祭祀五谷,祭祀雨露,人对这些东西都是要心怀感恩的。因为有了它们,我们才能活下去,才能繁衍,我们想表现这么一个主题。后来排的时候,很多汉族观众不太接受。因为汉族人很简单,他在庙里插根香,在菩萨面前磕个头:祖师爷你可得保佑我呀。
我们后来停戏回北京20多天后,才找到灵感。丽江那个地方土生土长的人,他能把心扒给你。看到那些黑黝黝的少数民族,他们说“朋友你走了你还会再来吗,你来我还在那儿等你”,很多人感动到哭。我们把大自然当中最珍贵的一种情感,做了一个扩大版。
《印象·西湖》的一个关键就是地点。这个剧好也就好在这儿,麻烦也在这儿。演出在真的西湖上,在真的苏堤旁边;但是这个地方是要严格环保的。一草一木不让你动,不许搭灯架,不许搭音响,不许搭观众席。
后来我们采取的办法是,白天这个地方照样有游客,晚上五六点钟的时候才围起来。我们没有在里面搭任何一个东西,每一只灯光都有自己的船,音响都坐着自己的船。演出之前,船都拉开了,调好了角度等着打光,演出完了,10点的时候,观众席收起来就是薄薄的一片,演出设备全部收走,游客照样进来。
《印象·西湖》在人文的情怀上又走了一大步。西湖是爱情的湖,爱情悲情湖,因为白娘子和许仙在这里生死离别。我们后来采用了这样一个意识:有人在这相爱,有人在这离别。
西湖是有一个真实悠长的历史,而它又被文学给渲染得无比玄妙。我们就想能不能把这个亦真亦幻做出来,把前身来世做出来,尝试做这种时空的交错。
《印象·海南岛》是一个独特的作品。我们把海边废弃的一个水池做了一个装饰,人们在沙滩中进行表演,顿时间就出现水了,出现大意象了。在形态上,它和前面几个印象不同,它完全是现代的一种语言方式,一种浪漫的,超现实的,和我们以前的印象完全不一样了,艺谋看了以后也非常震撼。这是我们期盼的,这是我们做实景演出在语言方式上的一种新的前进。
樊跃:每一次实景演出,最重要的是找到一种新的表达方式。
实景演出最大的特点是,一山一水都是真实的,四处弥漫着大自然的气息,处处都是生活。让观众在一个生动的生活场景中去感受,包括演员的道具,你观看演出的时候,仿佛随手可以拾一些道具。我们要在山水上做文章,但最重要的是要寻求突破,找到一种新的表达方式。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进入文化产业频道>>>>>
(责任编辑:张晓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