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第十四届华表奖揭晓,《建国大业》、《唐山大地震》、《钢的琴》、《赵氏孤儿》等10部影片获优秀故事片奖,韩三平、黄建新和王珈、沈东凭借《建国大业》、《飞天》获优秀导演奖。葛优与李雪健分别凭《赵氏孤儿》、《杨善洲》获优秀男演员奖;徐帆凭《唐山大地震》,与《额吉》的娜仁花分享优秀女演员奖。
“接地气”的作品受青睐
本届获奖影片,从表现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的《建国大业》、一举夺得票房头筹的《唐山大地震》,到返璞归真的《山楂树之恋》、再现上世纪60年代香港社会风情的《岁月神偷》,以及讲述小人物大梦想的《钢的琴》,呈现电影多样化发展的态势。既有对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的新开掘,也有对现实生活的深刻洞见,人物形象鲜活生动,显示出中国电影正稳步走向成熟。
专家表示,这些优秀影片体现出中国电影人积极从中国文化中探寻灵感和契机,挖掘本土历史和现实资源,在创作上接了“地气”。
除了10部优秀故事片外,《海洋天堂》获得优秀新人编剧奖、男演员奖,优秀合拍片奖。在优秀境外华裔主创人员奖项中,陈德森凭《十月围城》获得优秀境外华裔导演奖,周润发与吴君如分别获得优秀境外华裔男女演员奖。
亟须差异化艺术院线
近年来,一些优秀的中小成本电影惊艳亮相。在本届华表奖上,获得4项提名的中小成本影片《钢的琴》呼声很高,最终拿下优秀故事片奖、优秀新人导演奖。一群东北下岗工人造的一架“钢的琴”,被誉为“7月国产电影市场盛开的一朵另类奇葩,它不招摇,但却引人注目。”
华表奖评委尹力认为,年轻的创作者们兼具艺术的表达与内心的真诚、人文关怀与情感体验。所拍影片也基本解决了故事的饱满性、人物塑造的鲜明性、细节的逼真感、画面的冲击力和节奏的简洁性等创作老大难问题,电影类型感和修辞水平跨上了新台阶。
“中小成本的艺术电影是电影文化品格的体现,代表了中国整体电影的文化水平。”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电影资料馆副馆长饶曙光表示。
不过,尽管目前中小成本、小制作电影艺术呈现喜人的局面,但市场出路依旧单一,主要通过电影频道播放、电影节选送来获得市场影响,较难被主流商业院线所接纳。在东京电影节斩获最佳男主角奖的《钢的琴》,在国内仍难免遭遇票房滑铁卢。“差异化的电影院线是差异化电影存在的保障,也可缓解电影产业陷入过度娱乐化、同质化的发展困境。”饶曙光说,“我们还没有与主流商业院线相异的艺术院线,亟须政府扶持,主导社会资本建立起相互补充的艺术院线。”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进入文化产业频道>>>>>
(责任编辑:杜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