奢侈品价格普涨5%—15% 涨价为巩固高端地位

2011年08月05日 09:56   来源:时代商报   

  “抱歉,暂时客满,请您在外稍候,给您造成不便敬请见谅”。

  7月8日,在沈阳卓展购物中心LV品牌店外,因为挑选、购买商品的顾客过多,店员在门口挂出了这样的牌子,暂时停止接纳新顾客入内。

  此时,LV最近一次涨价就发生在前几天,平均幅度涨了6%。一款皮夹的价格从4000多元涨至5000多元,一款黑色的香槟包价格从16000多元涨至19000元。而大部分奢侈品牌,包括很多大牌化妆品,在国内市场也进行了全线涨价,从年初开始,有的品牌甚至在四个月内连涨两次。

  进口关税是否下调的声音还在那边争来争去,这边外资企业已经纷纷调价了。雅诗兰黛中国公司宣布上调其部分产品的零售价,联合利华、宝洁、欧莱雅以及安利等外资品牌也都开始实施涨价计划,最后香水、手袋、手表、服装等外国奢侈品牌紧随其后身价猛涨。

  日前,本报记者采访了奢侈品折扣网站第五大道负责人及中国奢侈品协会行政总裁,深入剖析奢侈品涨价背后的原因。

  疯狂涨价

  奢侈品价格蹭蹭往上涨

  听闻奢侈品全线涨价,记者马不停蹄地走访了沈阳市场,调查结果显示,各大奢侈品牌在沈阳动作很快,价格已经上调。

  7月8日,记者在沈阳卓展购物中心、新世界了解到,一款Normana皇族系列男款腕表过去是23800元,涨价后是24800元,涨幅4%。一款LV包原价是18500元,涨价后是19500元,一款男士皮夹从过去的4300元涨至5500元,一款黑色的香槟包价格从16000多元涨至19000元,涨幅6%。一款Chanel经典5号女士香水几天前还是1000元,现在调价至1100元,涨幅10% 。

  卡地亚和劳力士也刚完成国内的涨价,涨价幅度为5%-10%左右。Burberry则计划在8月1日开始部分产品升价5%以上。除了名表名包,大牌化妆品也已经完成涨价。从7月1日开始,LAMER全线提价,涨幅为8%-10%左右,最热销的经典产品修护组合三件套,由7200元涨到了7800元。此外,雅诗兰黛、MAC、倩碧等化妆品品牌也集体涨价。比如雅诗兰黛经典的小棕瓶ANR特润精华,由原先的890元涨到了940元。除了大众熟知的LV、香奈儿之外,其他一些奢侈品品牌近期也纷纷进行了调价。如Dior、Burberry、Tod’s、Bally、Loewe、杰尼亚等,几乎无一例外地调高了部分货品的售价,涨价幅度在5%-15%。

  与此同时,记者从国内奢侈品折扣网站第五大道、聚风尚、走秀网上了解到,这里的奢侈品同样也涨价了,香奈儿某产品今年3月份在第五大道网站上卖2700元,到了5月份已经涨到3400元。

  涨价背后

  涨价为巩固高端地位

  奢侈品全线涨价,部分人把这归咎于进口关税下调的消息,不过中国奢侈品协会行政总裁蔡苏建对记者说:“下调关税消息只是一个触发键,是一个诱因,但关税不降奢侈品还是要照样涨价的。”

  今年6月15日,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姚坚在新闻发布会上称,将进一步降低进口关税,包括中高档商品的关税。这一消息引起两种争议,一部分人认为,降低关税,奢侈品在内地价格随之下降,将使每年大批在国外消费奢侈品的人回到国内消费,此举有利于使中国消费不外流,从而拉动内需;另一部分人则认为,中国是奢侈品消费大国,在全球经济低迷的情况下,中国有义务拯救国外奢侈品企业,成为救世主。正在两种声音互不相让地争执时,众多奢侈品品牌在国内市场开始高调涨价。

  7月8日,中国奢侈品协会行政总裁蔡苏建接受本报记者采访,他说:“奢侈品靠定期价格上涨来保持品牌高端地位,这是奢侈品品牌的常规保护策略。国外奢侈品品牌商认为中国经济和国民消费实力增长速度惊人。所以,无论国家在关税方面是否作调整,品牌商必定会报以相应的方式,将其产品保持在奢侈品品牌价格高端的同时,牢牢占领稳定的销售市场。”“失去价格高端地位也就不再是奢侈品了,比如在十年前,我们购买的奢侈品梦特娇、皮尔卡丹,但十几年来中国经济发展非常迅速,商品经济大潮快速淹没了这些品牌,目前,这些品牌价格已经贴近大众化,成为大众消费产品,沦为三四线商品,已经不再是奢侈品了。”蔡苏建举例说。

  记者也算了一笔账,某化妆品进口价格为1000元,但实际入境后的价格将增加七成。进口化妆品需要缴纳进口关税、消费税和增值税。产品的种类不同,进口关税会有所差异,从6.5%~18%不等;增值税为17%;消费税则高达30%;累计需要缴纳50%以上的税费。如果某种化妆品进口价格为1000元,进口税为10%,进口完税价格为1100元,平行征收的增值税为1100元×17%,消费税则为[1100元/(1-30%)]×30%,三项相加,此化妆品入境价格约1758元。很显然,褪去关税,奢侈品价格成为“白菜价”,身价自然不保,所以涨价是一种自我保护。

  深度分析

  国内消费全球增速最快

  很多在国人看来是所谓的奢侈品,在国外只是大众商品,但经过高于国外几倍的价格进入国内市场后,却成了炙手可热的东西。“奢侈品在国内全线涨价的另一个主要原因就是,中国奢侈品消费特别热。”奢侈品折扣网站第五大道公司创始人兼CEO孙亚菲接受采访说。

  世界奢侈品协会今年6月9日发布的一份报告认为,受日本地震、中国国内消费持续增长以及人民币升值等因素影响,中国2012年有望成为全球最大的奢侈品贸易与消费中心,消费总额预计将达146亿美元。《世界奢侈品协会2011官方报告蓝皮书》显示,2010年2月至2011年3月底,中国奢侈品市场消费总额已经达到107亿美元(不包括私人飞机、游艇与豪华车),超过全球总量的四分之一,全球近三分之二的奢侈品牌已进入中国市场。中国成为全球第二大奢侈品消费国的同时,也成为在境外消费奢侈品最多的国家,其中去年仅在欧洲,中国消费者累计消费近500亿美元。“只要国内消费者对国外奢侈品的追逐热情不减,降税未必降价。像爱马仕、LV和香奈儿这三家顶级奢侈品牌,根本不可能降价,相反可能会继续涨价。”孙亚菲说。

  据统计,中国目前有1.75亿消费者有能力购买各种品牌的奢侈品,其中约1000万至1300万人是活跃的奢侈品购买者。2010年,有九成富豪出国旅游,平均2.3次,出游目的以观光、购物为主。千万富豪平均年消费占其所有资产的5%,他们平均拥有3.3辆车、3.7块手表。“中国人成为世界奢侈品牌购买的主力军,强大的市场需求也促动了奢侈品价格的上调,而且奢侈品公司看准了这个市场的购买力,价格的浮动不会影响整个市场的销售。”蔡苏建说。

  占据奢侈品消费市场份额的另外一部分就是商务礼品,据孙亚菲介绍,2011年春节其网站销售的奢侈品至少有超半数的订单是用于商务礼品。一般来自公司团购,用途分为送客户、年终员工奖励等。

  中国有奢侈品缺品牌

  奢侈品持续涨价,卡地亚自7月开始调整部分商品价格,今年四月也涨价一次,一年内仅隔3个多月就两次上调价格实属少见。那么奢侈品下半年是否还会继续涨价?蔡苏建说:“这个不一定。”

  他分析说:“关于奢侈品究竟是如何定价的,每一家公司都有自己完全不同的定价规律,而且秘而不宣。但可以肯定的是,高价策略始终是奢侈品维护其高端的一种手段。不过价格定位也要根据市场的发展,价格太高也会影响销售,而奢侈品牌在国内市场每年也有规定的销售额度,不断涨价的消息只是他们的一种宣传策略,其实真正的价格不会有太大的波动,只是一个整体调整而已。”

  蔡苏建向记者介绍,奢侈品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传统型奢侈品,讲究材质、做工、设计,有艺术品成分,这种奢侈品肯定要持续涨价,无论新的还是旧的都会涨价。另一种是创意型的奢侈品,主要以流行、时尚设计为主,主要价值在品牌和造型。投资奢侈品应该代表了最优质的设计,最新颖的技术工艺和最优质的材质。

  蔡苏建说:“60%奢侈品都是中国加工制造的,这是业内谁都知道的秘密。”

  据悉,LV、爱马仕等世界顶级品牌部分都是在中国制造出来的。号称世界顶级的部分奢侈品牌在中国设代工生产线是上世纪90年代起就存在的事实,国际大牌在中国的代理加工目前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生产成品;一种是参与工序。代工规模或大或小,或是直接订单或是“二道单”,或生产成品或只做某一道工序。但无须怀疑,这些生产的都是真品,而非所谓的A货。

  那么,中国就没有自己的奢侈品吗?蔡苏建说:“我们不缺少奢侈品,但缺少品牌,事实上我们的东西比他们的好。目前,中国的丝绸、茶叶、紫檀等在国际上也都是非常有名的,只是我们的品牌意识产生的比较晚,宣传也不到位,没有形成国际化。”

  据介绍,6月9日,中国贸促会和世界奢侈品协会联合成立中国奢侈品贸易委员会,在引入全球顶级奢侈品资源的同时,将挖掘中国本土奢侈品元素,比如茶叶、玉器、丝绸等,推广本土奢侈品企业国际化。在这之前,国内一直没有专门的奢侈品贸易平台。

  未来走向

  奢侈品巨头抢占中国市场

  中国市场巨大的购买力即使是奢侈品巨头公司也不敢小觑,也要用尽心思抢占一席之地。

  看到中国奢侈品市场的大好行情,2009年初,孙亚菲创立了奢侈品折扣网站第五大道,两年多时间她就实现了每个月几百万的销售额。而目前聚风尚、尚品网、走秀网等网站奢侈品折扣店紧跟其后做的如火如荼。

  另外,随着奢侈品购买热潮,二手奢侈品交易也日渐火爆,很多城市开起了二手奢侈品交易店。此中的领头军香港著名的二手奢侈品零售公司米兰站,5月23日成功上市。

  米兰站和第五大道,让那些国际奢侈品巨头尤为吃惊,他们惊叹,尽管他们一直不屑理会这些代购商、二道贩子,与他们没有任何合作,但这些折扣店照样都靠奢侈品发了大财,也正因为此,这些奢侈品巨头们加快了抢占国内市场的步伐。本土力量大大刺激了这些国外奢侈品巨头,为了抢占市场,香奈儿和LV甚至“屈尊”讨好国内市场,香奈儿为它在中国上海开店专门设计了限量版产品,LV直接把美国店装修风格变成了旗袍等典型的中国元素。

  目前,国内二三线城市已经成为各大奢侈品品牌必争之地,LV、GUCCI们早已将专卖店开到了沈阳、宁波、长沙等城市。

  营销升级

  VIP锁定高端消费顾客

  各大奢侈品牌全线涨价,包括品牌化妆品、香水等,且涨价幅度不低。然而涨价不仅没有使奢侈品消费热潮有丝毫的退却之意,反而水涨船高,促使奢侈品消费更加热了起来。

  几天来,记者连续走访了沈阳卓展购物中心、新世界购物中心,看到的是奢侈品热卖的场面。在卓展购物中心,世界顶级奢侈品品牌LV(路易威登)竟然出现抢购的场面,消费者林女士告诉记者:“这周我来三次了,前两次来都没买上东西,人太多了。”记者看到,LV店门口挂起了客满,暂时不接纳新顾客的牌子,店内有10多位消费者正在挑选商品,店外还有几位顾客坐在休闲区排号等候进店选购。

  在店外等候购物的苏小姐告诉记者,她在一家律师事务所工作,收入并不是特别多,月薪只有4000多元。“我追求的就是高品质的生活,崇尚奢侈品的精致、文化,拥有几件奢侈品,也是我个人品味的象征。我宁可用半年的工资买一个LV包,宁可这一年都使用这一款包,也不愿意使用无名的地产包。”苏小姐说,她好多同事都拥有一两件奢侈品,有的为了买下一款心仪的品牌提包,甚至一个月勒紧裤腰带过日子。

  在其他商场,记者看到奢侈品专柜前门庭冷落,没有几位顾客,店员笑着告诉记者:“我们这里多数是VIP顾客,来了直接进VIP接待室,我们把新款商品拿到那里供他们选购,选好后直接送上车拉走了,他们来了不会出现在商场内,都是从后门走专用通道。”店员告诉记者,虽然奢侈品涨价,但并没有影响到他们的销售,目前销售状况良好,甚至比往年同期还要热。

  消费群体

  奢侈品消费呈现“低龄化”

  都是谁买走了这些相对昂贵的奢侈品?

  世界奢侈品协会调查显示,在消费者组成结构上,中国奢侈品消费者呈现出“低龄化”特征:73%的中国奢侈品消费者不满45岁,45%的奢侈品消费者年龄在18岁至34岁之间。

  报告显示,中国奢侈品消费群体将从现在的2亿人不断攀升,目前中国二三线城市人口是主要支撑购买力。

  2011年4月,北京798艺术区,数辆法拉利、哈雷摩托车主带着面具招摇过市,引发路人围观。购买奢侈品的人群主要是什么心理?世界奢侈品协会中方首席代表欧阳坤说,中国奢侈品消费者呈“低龄化”,炫富心理特征明显。但蔡苏建却认为:“炫富心理的说法是一种贬义词,的确,购买奢侈品的人很大一部分是富二代、富三代,但不代表他们就是在炫富。现在,我们对奢侈品的定义已经不同了,很多人对奢侈品的概念还停留在一百多年前殖民地时期,认为奢侈品就是奢侈浪费,那已经不适合现在的中国人了。奢侈品背后有很深的文化、历史和艺术,内容非常丰富,奢侈品是由文化精神,高附加值构成的。实际上,他们购买奢侈品是一种发现心理,一种精神追求和寄托,也是在展现自己美的一面,只是表达方式不同而已。”

  中国目前奢侈品销售价格构成:原材料5%+加工成本6%+奢侈品品牌附加值 (一般是保留利润值)55%+广告与公关活动成本5%+旗舰店年度成本3%+人力成本6%+政府关税、消费税、部分增值税等综合进口税率20%。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进入文化产业频道>>>>>

(责任编辑:王婉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