赝品形成灰色产业链 拍卖行免责成高端赝品主因_中国经济网——国家经济门户

赝品形成灰色产业链 拍卖行免责成高端赝品主因

2011年03月28日 10:28   来源:南方日报   

    专家表示,民间资本不投向实体经济,而投向虚拟经济或者资产价格的炒作,是因为市场部分领域限制进入,或者投资实体经济利润的空间小,导致大家不愿意投资实体经济。而艺术品所产生的“虚火”状态,正是值得我们反思的地方,目前而言,去伪存真、去芜存精是艺术品市场亟待解决的问题。

    ■分析

    “捡漏”心理使玩家“沦陷”赝品池

    目前,由于国内物价指数(CPI)持续高企,而股市的不温不火、楼市“准入门槛”宣告暂时关闭的状况让资金寻找其它渠道保值增值,收藏品市场正好迎合了人们寻找“第三条道路”的需求。然而,由于人们在投资收藏时往往“乱花渐欲迷人眼”,加上“捡漏”心理严重,导致人们为赝品交了不少的学费。

    股市楼市冷清触发人们介入收藏领域

    自去年以来CPI不断攀升,今年2月份CPI更是达到4.9%。与此同时,银行一年期存款利率为3%。这意味着,长期下来,居民一万元存款一年实际缩水超过190元。

    而跟老百姓切身利益相关的食品价格更是疯涨,从“蒜你狠”、“豆你玩”到“姜你军”,从“糖高宗”到“油你涨”“苹什么”,各种网络新词接力不断成为食品接力涨价的最好写照。为了使自己的投资理财能够赶上通货膨胀,网上出现了各种“理财帝”,争做“抠抠族”,开源节流、保值增值成为了他们不二选择。

    然而,国内投资者面临着投资渠道单一、投资市场狭小的局面,大量的资金除了炒房,就是炒股,除此之外投资者没有太多的选择。股市方面,自今年以来,上证指数一直在3000点上下进行“拉锯战”,轮番出台的概念让投资者欲却还休,无法获得预期的回报。

    而楼市方面,去年以来,政府出台一系列严厉的调控政策进行楼市干预。今年1月“新国八条”出台后,“京十五条”等地方限购令也陆续出台,房市遭遇“倒春寒”。2月份,超过七成城市的商品房成交量环比1月份下降,最高降幅达76%。专家表示,目前进入房市不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捡漏”心理导致玩家多交学费

    股市楼市风景阴云笼罩,但艺术品市场却“风景这边独好”。近年来,中国艺术收藏品的价格正以每年30%至50%的涨幅稳步上扬。人们开始为收藏品的高回报率“折腰”,把收藏视为投资新领地,作为迎战通胀的有效手段。

    广东省收藏家协会有关数据统计显示,广东自上世纪70年代成为全国文物市场开放得最早的地方后,40年时间发展十分迅速,目前收藏人数迅猛增加,数量已从最初的10余万人增加到百万人。据广东省收藏家协会副主席黎展华介绍,目前全国大城市收藏人群的比例为10%左右,即每10个人中就有一个搞收藏的,“但广东的比例高过全国”,其中广州占了全省的六成左右。

    此外,收藏的品种也越来越多。据统计,目前收藏类别超过2000种,除了传统的书画、邮票外,还有瓷器玉器、钱币卡、家具、徽章、奇石等等。收藏队伍日益壮大、收藏品种日益丰富、民间收藏越来越热,已成为不争的事实。

    然而,求富心切的“捡漏”心理造成收藏队伍心态浮躁,并使赝品遍布各大市场。深圳青瓷博物馆馆长吴克顺表示,他曾经碰过广州的一个警察,几十年靠自己微薄的收入收藏了几千件瓷器,但却没有一件真东西,却依然还在往家里收。吴克顺认为,人人都有收藏赝品的经历,只不过有人敢于面对,有人不敢面对。

    黎展华表示,现在相当多收藏都是爱好者看上文物中隐藏的巨大商机,受巨大的利益驱使,心态浮躁,总想侥幸“捡到宝”“一夜暴富”,加上缺乏文物常识、难以辨别真伪,导致玩家们很容易被赝品蒙骗。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进入文化产业频道>>>>>

(责任编辑:王婉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