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东农民画:产业化之路曲折又光明(图)_中国经济网——国家经济门户
6.jpg
当前位置     中国经济网 > 文化产业 > 文化产业库首页 > 文化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余东农民画:产业化之路曲折又光明(图)

缺资金少技术乏人才
2011年02月21日 11:06   来源:中国经济网综合   衢州日报 徐肖富

家庭作坊式生产的工艺品,其致命缺点在于工艺差、成本高。

欲突破余东农民画产业化之路的瓶颈,寻找工艺品的代加工厂商只是第一步。

  目前,余东农民画的工艺品分别有装裱农民画、工艺小屏风、台面画、镜框画4种。

  以工艺小屏风为例,我们来算一算账,便能明白这农民画工艺品,为什么制作成本会一直降不下来?制作工艺何以一直没有进步?增加工艺品生产数量为什么也会这么难?

  据农民画家余统德告知,他们制作工艺小屏风,除了一开始向不同厂家定做原材料外,之后所有的拼接、喷漆、包装等工序,全都由他们手工操作完成。由于手工操作的不稳定性,工艺小屏风在打洞拼装过程中,必然会出现位置上的偏差,使工艺小屏风拼接起来摆放时会显得不尽平稳。而对小屏风周边存在的凹凸不平现象,他们也是仅靠用磨砂纸进行手工打磨。这些都会直接导致工艺品本身看上去做工粗糙,工艺低级。“也因为受限于手工制作的低产,使得义乌代销商先前提出的提高工艺品生产数量的合理要求,实现起来也变得那么难。”余统德说。

  手工制作工艺小屏风,最麻烦的工序是喷漆,需等各户人家制作出上千张小屏风后,集中于一处,再行临时租用一台喷漆机,手工操作完成喷漆。租用这种喷漆机,每天费用大约需要200元。“这样的喷漆工序浪费极大,每张工艺小屏风仅喷漆的成本,就在6元以上,这与一些专业制作工艺品的厂家相比,成本是他们6倍。”深知自身产品存在的不足,郑利民和农民画家们,也一直在想方设法提升,只是苦于资金短缺和承担风险能力过弱等原因,致使农民画工艺品的产销现状,一直难有起色。

  “我们现在的农民画工艺品,制作工艺尚处最初级阶段,形象点讲,就是家庭作坊式的,其致命缺点在于工艺差、成本高。”面对余东农民画目前的困境,郑利民直言不讳。

  再从工艺品制作的人工费来看。去年一天的人工费是30元/人,而每人每天所能制作的工艺小屏风数量却最多只有两张。加之受通胀影响,今年的人工费至少要涨到40元/天,才能雇到人。还有每批运往义乌的农民画工艺品,都会存在不同程度的次品率,这些都是农民画工艺品成本价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

  一边是工艺品制作成本长期居高不下,甚至面临继续上涨,另一边是代销商几次三番要求降价,如此两难的境地,农民画工艺品似乎已到了不得不做出转变的时候。

共(3)页 首 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末 页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进入文化产业频道>>>>>

(责任编辑:王婉莹)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