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产业 山西转型跨越之"一轮""一翼"

2010年12月27日 10:48   来源:山西日报   
    小笑话也能做成大产业

    十几年以前,万荣笑话还是一种记录在人们脑子里、流传在口头上的民间笑谈。

    1998年,有人开始搜集、整理这些短小精悍的民间逗笑故事。《万荣新笑话》之后,又有《万荣新笑话·五卷》《万荣笑话精典》《万荣笑话漫画·三嘎的故事》和《金版万荣笑话·六卷》等图书在全国各大城市新华书店上架。

    2000年,万荣县委、县政府开始实施“万荣笑话王国”建设战略。其目的是通过大力发展万荣笑话文化产业,带动万荣“县兴民富”。

    10年来,万荣笑话文化产业从一棵小草长成了参天大树。万荣笑话图书多种多样,舞台剧、电影、动漫、音像制品琳琅满目,数十集万荣笑话电视连续剧也正在拍摄之中。据统计,万荣笑话产业年产值已达到近2000多万元。

    小笑话之成就大产业。一是发展文化产业要看准目标,拿捏好市场。万荣笑话是黄河文明哺育出来的幽默奇葩,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喜逢盛世,万荣笑话还表现出雄厚的文化发展潜力。越来越富裕的人们需要用笑话来缓解紧张情绪,融洽人与人的关系。万荣笑话就是难得的心灵医手和幽默使者。二是发展文化产业需要地方党委政府支持扶助。万荣县委书记卫孺牛是众所周知的万荣笑话文化产业的领头“牛”。他找项目,外引内挖,全方位开发。三是文化产业要按照文化产业的发展规律,扎实推进。图书是文化产品的基础形式,依托图书,开发更高层次的上游产品,诸如影视动漫等等,乃是万荣笑话文化产业迅速发展壮大的诀窍。

    发展首先解决“融资难”

    山西省委书记袁纯清明确提出:文化产业应该成为山西发展的一翼、一轮,更应该成为转型发展的“先头部队”。山西省文化产业要大规模发展,应首先解决“融资难”的问题。

    临汾市打破常规,由宣传文化部门牵头,金融单位积极扶持,推动临汾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临汾唱响了文化产业大开发的“三部曲”:召开了全市文化产业发展“五个一工程”专题汇报会,召开了全市文化产业发展战略研讨会,召开了全市文化产业项目招商会。招商会协议引进资金29.05亿元,无论项目数量、项目质量、签约金额,在临汾文化产业发展史上前所未有。更重要的是,在金融部门、项目单位、民营企业和政府部门之间,搭起了一座投融资的平台。金融机构发放贷款1.26亿元,特别是借助招商会协作平台,金融机构与22个文化产业项目达成了贷款战略合作协议,签订合作贷款意向金额28.39亿元。

    临汾的经验在于,充分发挥金融杠杆对临汾文化产业的撬动作用,找准发展文化产业的战略着眼点,让金融家们用新的眼光审视文化产业,慎重选择投资趋向,使企业家和金融家作出共同的选择,形成转型发展的强大合力,将产生“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大景区放大文化魅力

    “震撼”——这是如今我所陪同的客人到云冈景区参观时发出的感叹!一个比原来扩大了十倍的景区,能够让人触目皆叹,可见其文化的穿透力之强了!

    大景区建设,大景点支撑,文化旅游产业载体之根。云冈大景区以北魏建筑文化作铺陈,凸现石窟佛教文化闪光符号。有客人入夜赏景,穿博山炉灯照礼佛大道拜佛,宛入“超音绝象”之境,真真是人不留客景留客!晚了也无妨,古色古香的食货街可让你身心愉悦。文化符号的放大把文化的魅力辐射,形成文化产业园区,今年云冈淡季不淡,收入大增。

    景区加大是加文化含量,不是单纯扩大范围。用大同市市长耿彦波的话来说,就是要给文化遗产以呼吸的气场,让游客在享受文化的同时,舒心、舒适、舒畅。我陪客人到云冈,一进入游客接待中心,客人就被这里的文化氛围和舒适的环境服务所震撼,一位客人总结说:“云冈的停车场绿树、绿草栽成,云冈的礼佛之路山堂水殿架设,云冈的演艺中心古堡呈现……这是五星级宾馆的服务,又有‘五星级文化’的感召!”

    “加减乘除”做大做强文化产业

    侯马艺人赵翠莲以表演、制作皮影为业。5年前在北京文博会上她的皮影特别抢手。可赵翠莲却是卖一件,掉一次眼泪。产品热销是好事,哭啥嘛?现场采访,缝布老虎的、剪纸的、刺绣的、镶嵌螺钿的艺人们说,他们的心情和赵翠莲一样。

    “小作坊的手工产品,每一件都倾注了艺人的情感和爱意。耗时费力,一年到头做不了几件。有市场,又怎样?”

    一席话折射出山西省传统工艺品产业小、少、弱、散,也是那时山西文化产业的写照。

    100亿元,是今年山西省企业在深圳、北京等重大文博会签约的总额。支撑这100亿元的是山西宇达集团、广灵剪纸集团等有实力、有竞争力和自主创新能力的文化企业。这样集聚效应明显、特色鲜明的文化产业园区,山西省有多少?国家命名的总共5家。

    文化产业要成为山西省的支柱产业,需要倾力打造一大批竞争力强、品牌影响大、经济效益好的骨干文化企业。还要做好“加、减、乘、除”。加,加大社会资本进入;减,减轻文化企业所得税、营业税;乘,让资金发挥“乘数效应”;除,坚持优胜劣汰,推进产业集聚。

    如果要用一个词来描绘2010年山西文化产业,我会选择“转型”。具体分为体制转型和决策转型,前者体现在筹备组建全省文化产业五大集团。后者体现在将实施文化强省战略作为独立篇章写入山西省“十二五”规划。山西文化及其产业,已被放在全省发展战略的高度来考量。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进入文化产业频道>>>>>

(责任编辑:张晓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