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3日,文化部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我国的京剧和中医针灸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情况。日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第五次会议在肯尼亚内罗毕召开,除京剧和中医针灸成功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之外,麦西热甫、中国水密隔舱福船制造技艺、中国活字印刷术也列入了急需保护名录。至此,我国共有28个项目列入人类非遗代表作名录,6个项目列入急需保护名录。我国目前为拥有人类非遗代表作名录项目最多的国家。
我国共有非遗资源近87万项
文化部非遗司副司长屈盛瑞透露,目前,我国共有非遗资源近87万项,进入国家、省、市、县四级非遗名录体系的非遗项目有7万项之多,其中1028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7109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8186项“地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53776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文化部公布了3488名国家级项目传承人,各省、市、自治区公布了6332名地方项目传承人。
京剧全票通过
北京市文化局局长降巩民在发布会上介绍了京剧成功入选的相关情况,降巩民称,京剧是我国的“国剧”,在申报中获得24个成员国的一致通过,成功列入名录,表现出了世界对中国文化艺术的尊重和认可。将来京剧的发展将根据市场需求,让更多的群众了解国剧。
韩国政府没有反对中医针灸申报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际合作司副司长王笑颜对外界关于“韩医”对中国申报针灸的争议进行了回应。她表示,中韩两国从1994年开始每年召开部一级的中韩医学界的协调会,启动了政府间的合作机制,双方交流畅通,韩国政府没有反对中国申报的中医针灸项目,那争议只是韩国个别学者的态度。
最佳实践项目将首次申报
除代表作名录、急需保护名录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还组织审议最佳实践项目名册。中国何时能参与这个?屈盛瑞介绍,保护得好的项目才能够列入这一名册,供世界各国学习借鉴。文化部将首次参与申报这一项目,把中国非遗保护方面的好案例向世界进行推荐。比如,甘肃环县的皮影、武夷山大红袍的制茶工艺等,都可以考虑申请最佳实践项目。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进入文化产业频道>>>>>
(责任编辑:张晓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