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春晚:来自农民的文化创造

2018年02月09日 09:55    来源:中国文化报    袁莉 林岳豹

  提起春晚,人们都会想起中央电视台每年除夕上演的春节联欢晚会。然而近些年,有一股来自广大农村的“春晚旋风”正春潮般巨浪涌动。年关将近,全国各地农民自导自演的“乡村春晚”如雨后春笋破土而出,带着各自的乡风、乡音和乡愁,纷纷出现在电视、报刊、网络诸端,异彩纷呈的“乡土味”扑面而来。

  最早的乡村春晚“月山春晚”起源于1981年,是由浙江丽水庆元县举水乡月山村农民自编、自导、自演的“草根春晚”,比央视春晚还早两年,至今已有37年的历史。在这漫长的岁月中,无论世事如何变迁,月山春晚年年举办,演员乡亲换了一茬又一茬,从村民家中、操场、会堂演到了越来越大的舞台,留作纪念的照片从黑白变彩色,农民们的衣服一年年变得更时髦,不变的是乡亲们自娱自乐的喜气、对家乡的热爱、对自由歌舞的舞台的迷恋、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只是,老乡们没有想到的是,通过网络宣传推广,初始简陋的“月山春晚”以燎原之势迅速蔓延开来,几乎在全国所有省份遍地开花。2016年,浙江丽水牵头在银川中国文化馆年会上专题举办了乡村春晚论坛,由浙江丽水、浙江温州、安徽池州、河南郑州、福建武平五地联手建立了“全国乡村春晚百县联盟”。2017年,仅丽水市就有882个行政村自办乡村春晚,参与群众100万以上,800多位村民导演、30多万村民演员、80多万村民观众和20多万外地游客见证了这场文化盛会,群众文化自创艺术节目1万多个,百余台特色民俗春晚形成年味旅游引擎,撬动春晚红利14.13亿元。同样在2017年,距丽水1500余公里的陕西渭南市临渭区,受丽水春晚的影响,由区委宣传部、文化广电局等政府部门引导和牵头,首次举办乡村春晚,便有300台春晚在各村上演,6万余名群众踊跃登台,100万群众受益,“我要上春晚”“幸福的日子唱着过”成为农民们的心声。乡村春晚,已经成了时下最火爆的中国年的典范、乡村文化的样本。

  乡村春晚为何如此红火?最显著的原因,是物质水平日益提高的广大农民内心深处对贴近自身的文化生活的渴求。现代社会文化多元发展,但主流文化总是倾向于为城市人服务,即便是拥有各种艺术类型、尽力照顾到各类观众群体的央视春晚,也因其隆重华美、严丝合缝的审美向度,与农民群体的精神需求有所疏离。而最早诞生于田间地头、灶台农具旁的乡村春晚,由农民自发形成,全程由农民主导,会吹拉弹唱的能人自然要一展风采,没有才艺特长的农人也不甘示弱,平日不离手的笤帚、铁锹顺手拈来就能当道具(“农活秀”就是由此诞生的表现农人日常生活的节目)。从四五岁小娃娃到八九十岁老翁都可上台,台上台下嘻嘻哈哈开心喜乐,虽然节目简单甚至有些粗糙,但那种由内而外的对生活的蓬勃热爱,却是时时刻刻呼之欲出,具有格外打动人心的朴素力量。

  乡村春晚的兴盛引发了城市人的好奇心。去农村过年,赏民俗,住民宿,食农味,带走当地农副产品,过一个韵味十足的中国年,正在悄然成为新兴的旅行方式。各地政府纷纷看到了其中蕴含的发展利好,力图借力乡村春晚,吸引外部资源,发展乡村建设,打造新时代的乡村图景。对于乡村春晚来说,这是一个好消息:有了政策保证、技术指导、资金支持,可以进一步保证节目质量,也可以促进农民们走向更大的舞台。2018年1月在乡村春晚发源地浙江丽水召开的“乡村春晚大集”就是明证,全国各地十余个县市文化部门、宣传部门的负责人及当地农民带着精心准备的节目,兴致勃勃来丽水“斗”春晚。斗的是各地风情的喜庆节目,乐的是年根儿的人心,千里迢迢来参加盛宴的各地乡亲,在舞台上争奇斗艳,在舞台下称兄道弟、交流经验、举杯同庆,扩大了自己的生活圈,见识了更精彩的世界。

  然而,热闹归热闹,如果想借力乡村春晚,使乡村拥有更长足稳健的发展,对“文化”的挖掘和传播恐怕还是重中之重。每个乡村都是独一无二的,近在几十年甚至十几年前,因为交通不便,许多乡村都还处于“天高皇帝远”的状态,有其自洽的风俗习惯、语言特色、文化属性。它既不是另一个城市,也和别的乡村大相径庭。所以,各台乡村春晚的节目不能向高大上的央视春晚看齐,也不能和别的乡村节目面目一致。本土化、草根性、全民参与度,依然是乡村春晚不能舍弃的特色。如昆曲十番、班春劝农是丽水春晚的文化源头;福建武平的“元初客家欢”得到了全球客家人的文化认同;陕西渭南临渭区的春晚用“秦腔”吼出了地域风采;被誉为“华侨村”的丽水青田山口则通过乡村春晚的平台连接起世界各地的亲人。要最大限度保持和表现出“本土化”,就一定要深入挖掘当地的历史资源、文化特色;要体现其“草根性”,就要始终以农民为主体,农民自己演、为娱乐农民而演,绝不能为了粉饰政绩而演。

  春耕夏长,秋收冬藏,四季轮回,日月更迭。农人过的是围绕时令节气转的日子。辛苦了一年,在冬季渐渐走向闲适,劳顿的人们得以安稳身心,也渴望自发地展示自己,载歌载舞,娱乐乡里,寄望生活。丽水职业技术学院的党委书记梁忆楠先生以日本古川町的“起太鼓”仪式来比较乡村春晚的意义,古川町在四十多年前曾环境恶劣,在政府和当地民众的努力下,成为世界闻名的社区营造典范,每逢一年一度的传统祭奠“起太鼓”仪式,外出工作的青壮年都要回乡鼎力举办盛典。曾经脏污的濑户川经治理后被投放了千余条美丽悠然的锦鲤,人们早晚清除垃圾,让锦鲤成为清洁环境的见证。如今,在丽水乡下的清澈小河里,也生活着无数条怡人的锦鲤。它们与岸边的乡民共饮一河水,和谐相处,命运相连,共同营造新时代天人合一的农村图景。期盼在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今天,寄予了我们无限乡愁的中国大地每一个乡村,都如《全国“乡村春晚百县联盟”共同宣言》所言,成为“有根、有魂、有梦”、人人心向往之的精神家园。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进入文化产业频道>>>>>

(责任编辑: 刘园香 )